第一节 聚氯乙烯行业投资概述
一、 PVC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国内PVC行业的竞争,一方面来自国内不同工艺路线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相同路线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来自关税壁垒消失后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之间的竞争。国内石油路线的企业和国外大公司在石油价格普遍高涨的条件下,已无力采用规模和价格优势与国内电石法企业进行竞争,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只能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控制和影响国内市场。而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相同路线(电石法路线)的PVC生产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资金力量雄厚,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起点高,后劲足,将成为今后PVC行业内强劲的竞争对手。
2、潜在进入风险
对PVC行业而言,进入障碍主要表现为规模经济、生产技术、较高的转移成本、政府政策以及产业内企业的共同抵制等方面。整体而言,由于引进技术的普及、环保治理要求不到位,PVC行业进入障碍逐渐减小,新进入企业明显增多。事实证明,随着一些新的PVC生产企业的陆续投产,PVC价格持续下滑,并长期在低位徘徊,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一些企业甚至已处于亏损状态。新进入企业的增多导致行业内无序竞争。当然,一些新兴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开发力量,虽然目前装置技术水平较高,对行业可能造成一定的威胁,但这是暂时的,随着行业的整合和发展,这些企业会逐渐失去优势。
3、原材料压力风险
PVC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特别是PVC产能的不断扩大,电石、乙烯等原料的需求增长量超过了原料供应的增长量,原料和能源供应的紧张程度加剧了。原料的供不应求使原料供应商处于有利的地位。当然,国内电石等原料供应企业分布分散,规模相对较小,还不能形成垄断,不能对PVC行业的发展形成威胁。值得关注的是西部一些电石生产企业具有潜在的向一体化发展的能力,且一些企业已介入PVC产业。这些企业具有较大的原料供应和成本优势,对现有PVC企业构成一定威胁。
4、替代产品竞争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部分产品开始出现替代品。一方面是用途相同的替代品,另一方面是进口产品。由于PVC性能优良、用途广泛、价格适宜,目前替代品的威胁较小,但需预防进口产品的冲击。根据外部环境的分析,国内PVC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有风险也有机会,只要相关企业能够抓住机遇,改进工艺和技术,消除环境污染,降低能耗,就能够与国内外先进企业抗衡,赢得竞争优势。
二、 PVC企业投资策略分析
1、加大行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投资企业也应该及早准备,主动应对,树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形象。
2、加强PVC产品规模化、配套化生产,改变有的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不稳定、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局面。
3、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进一步提高产品精度、可靠性、稳定性,开发新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完善质量管理措施,规范市场行为。企业要负起社会责任,诚实守信,严格按国家相关标准组织生产,不做损害行业形象的事情。
5、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开拓新市场。以多种形式促进塑料管道在西部地区和小城镇的应用。同时积极开拓塑料管道在电力、通讯、公路、铁路、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市场。
6、加强技术培训。建立专业培训基地,组织编写教材,有计划地对生产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标准、规范的学习与宣贯。
7、加快pvc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节 聚氯乙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 中国聚氯乙烯产业展望
我国PVC行业正在经历或者未来必然要经历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将由高速发展向平稳整合过渡。而且2011年新增产能大量投产,将加快行业整合的步伐。
中国氯碱网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1月份,国内聚氯乙烯(PVC)产能已上升到2069万吨,同比增长16.2%。2011年中国将有接近574万吨的新扩或新建产能投产。专家预测,受此影响,2011年PVC供大于求态势短期难改,企业盈利难度加大,价格将在高点波动。同时由于产能扩张过快及投资者对能源、资源性物资占有程度的差别较大,行业整合的脚步也将随着大量产能的释放而加速。
1、价格高起点波动
去年年底,国内PVC价格在冲高之后进入理性回归,但PVC价格下跌幅度和速度分别大于、快于原料价格下跌,PVC企业经营状况很快由高盈利变为面临亏损。2011年成本和供需关系仍是决定国内PVC市场价格的关键。由于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突出,供大于求态势难以改变,而原材料及各种动力成本始终较高,PVC企业盈利难度加大。
为保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去年各地不断加大落实相关限产策,其对氯碱及相关行业的影响在下半年逐渐显现。PVC行业受电石原材料供应紧张以及限电、限产等措施影响,行业在产装置月平均负荷始终在60%上下。开工不佳造成市场货源短缺,PVC价格在去年9月份之后明显上涨。然而,原材料价格居高和开工率偏低导致综合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涨并未从根本上改善行业整体的运营效益。
“十二五”期间,国家针对“两高”行业将会制定更趋具体的能耗控制、清洁生产、差别电价等执行措施,国家宏观策的落实将引发PVC价格震荡。而且,2011年国家对行业规划强调调控,房地产的阴晴变化也会影响PVC需求,预计未来国内PVC市场价格将会在高起点波动,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2、多样化整合加速
我国PVC行业正在经历或者未来必然要经历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将由高速发展向平稳整合过渡。而且2011年新增产能大量投产,将加快行业整合的步伐。
今后PVC行业整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煤炭、电力、冶金等资源性行业向PVC业扩张。现有PVC生产企业中已经有很多煤炭、电力等背景的企业,如内蒙古君正化工、内蒙古亿利化学、内蒙古吉兰泰盐化等,该类企业数量正在逐步增多。二是上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对PVC生产企业进行整合,如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同神马集团合并组建了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这种整合未来将会更加多见,我国PVC行业发展将更为多样化。
3、出口有望摆脱低迷
海外需求持续低迷、国内市场价格走高、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极大影响了我国PVC纯粉的出口贸易。如不考虑2009年金融危机的特殊因素,2010年国内PVC纯粉出口量有可能成为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去年PVC纯粉出口市场来看,俄罗斯和一些中亚国家已经取代了印度、土耳其成为中国PVC纯粉的主要出口市场。
PVC产能不断增加将使生产企业努力寻求更合适的出口贸易空间,随着各国经济恢复和对外贸易交流秩序的认同度提高,中国PVC出口业务有望在未来取得反弹。
此外,东部氯碱企业寻求精细化发展思路,大型PVC生产装置将逐渐西移。西部地区依靠资源、能源价格优势,装置大型化、集中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对PVC市场的控制力逐渐加强。而东部地区不少PVC企业一方面面临搬迁压力,另一方面行业准入里面规定,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电石法PVC项目及其配套烧碱项目,最近两年东部搬迁或改扩建企业已不把PVC业务作为主要方向,更多的是利用自备氯气资源进入门槛高、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领域。
二、 2011-2015年聚氯乙烯行业发展预测
“十一五”期间我国氯碱行业规模出现爆发性增长,目前产能过剩严重,总体产能利用率不高。截至2010年底,中国聚氯乙烯(PVC)产能共计2043万吨/年(含糊树脂),产量****万吨;中国烧碱产能共计3021万吨/年,产量2086万吨,开工率分别为55%和69%。
预计到2015年经过产业调控、企业整合和技术改造等方式,氯碱行业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水平较大提高,到“十二五”末,我国聚氯乙烯(PVC)产量将达到****万吨,年均增长10%。
图表 20:2011-2015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产量预测 单位:万吨
|
2011年E |
2012E |
2013E |
2014E |
2015E |
产能 |
|
|
|
|
|
产量 |
|
|
|
|
|
数据来源:中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