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整体向好,中检院系统共批检血液制品4000余批次,约5900万瓶,整体呈增长趋势。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以下对血液制剂行业技术分析。
血液制剂行业技术分析,目前我国血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90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除人血白蛋白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余各类血制品我国人均用量普遍尚小。血液制剂行业分析指出,以发达国家平均使用水平计算,行业拥有一倍以上成长空间,预计未来5年我国血制品行业有望保持20%的复合增速,到2020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400亿元以上。
2014-2017Q3血液制品公司营收(亿元)情况
我国人口基数大,市场上对血液制品的需求量更多,但我国血浆采集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导致我国血液制品供给不足。且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部分产品还需从海外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我国血液制品监管政策严格,大型企业竞争优势更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前景。现从四大技术来分析血液制剂行业技术。
人血浆中含有多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蛋白成分,因此在蛋白分离纯化的工作中要保证各活性成分的有效分离,提高纯度和收率。压滤法由于能有效地提高蛋白的收率,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劳动强度,因而正替代传统的冷冻离心法而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血液制剂行业技术分析,血液制剂行业技术分析,由于采用目前的加工工艺并不能完全去除所有不需要的蛋白成分,从而导致临床使用上的同种抗原性蛋白问题,因此能大幅度地提高制品纯度的层析技术也是现在和将来关注的热点。对一些凝血因子类制品和微量蛋白成分的提取和纯化,选择合适的层析方法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普遍使用的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工艺主要分为物理的加热方法和化学的除垢剂等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对控制一般的病毒污染均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又被证明各有其局限性。血液制剂行业技术分析,如何既能减少有效活性成分的损失,又能将这些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化学试剂的残余量降到最低限度,是今后病毒灭活工艺的研究方向。
目前常规技术可以鉴定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血浆蛋白成分达200多种,已经可以分离纯化的有百余种,经常研究的有70多种,能够生产成药品并已用于临床的血液制品有20多种,还有大量血液制品品种有待开发和应用。血液制剂行业技术分析,根据临床应用和功能的不同,血液制品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类、凝血因子类等类型。每一类制品都有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史。未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血液制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基因工程技术自诞生以来即发展迅猛,并向各个领域扩散。目前己能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用工程菌和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获得有一定活性的人血浆蛋白成分。血液制剂行业技术分析,尽管国外已有部分此类产品上市,但离大规模使用还有相当距离。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既可以不受原料数量的限制,亦可防止人类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特别在生产一些血浆微量成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医药及血液制品细分行业的股价下跌,可能是由于市场担心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会被纳入全国辅助用药目录所引起的。血液制剂行业技术分析,但从科学角度看,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两大品种的市场规模分别为230亿和100亿,临床均存在刚需属性,两类产品在临床上均有明确的适应症和不可替代性,部分医疗机构一直把血液制品列入临床紧缺目录中。
更多血液制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血液制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