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供健康群体使用,直接关系到民众健康和民族素质。在政策监管均十分严格下,我国疫苗行业的利润水平较高,一类疫苗批签发量为3.05亿人份,二类疫苗批签发量为2.23亿人份,以下是疫苗行业产业布局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生产国,近年来国内批签发数量反而在下降。主要原因就是疫苗研发周期导致的断档,从2012年起,国内少有重磅品种上市,无米下炊,行业增长陷入停滞,A股几大疫苗企业股价也是萎靡不振。
截止2018年,我国苗批签发约7067.6万瓶,主要生产企业有GSK、华北制药金坦、大连汉信、北京天坛、华兰生物、深圳康泰等。疫苗行业分析指出,深圳康泰、大连汉信、华北制药金坦市占率位列前三,分别达43.61%、33.65%、15.95%,合计比重达92.76%。
疫苗行业产业布局指出,疫苗行业是一个没有明显生命周期的朝阳行业,我国14亿以上的人口基数蕴藏着巨大的疫苗需求,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防病意识的增强,民众对接种疫苗预防控制疾病的概念更加强烈,需求将大大增加。
疫苗上游行业为培养基、化学试剂和药品包装制造行业,疫苗行业的下游为普通消费者,但是消费者必须通过各级疾控中心或接种单位进行疫苗接种。培养基和化学试剂作为疫苗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在疫苗生产成本中占10%左右比例,但是由于疫苗行业中二类疫苗实行自主定价,行业利润率较高,因此原材料价格对疫苗行业影响较小。
疫苗行业中游则包括一二类疫苗生产企业,一类疫苗产品由七大所供应,二类疫苗市场呈开放性,生产商包括各大民营企业。疫苗行业产业布局指出,我国一类疫苗因为政府支付的原因接种率高达99%以上,高于美国;而二类疫苗因为消费者自费,同时保险覆盖率低,因此接种率较低。
疫苗行业下游为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合格经销商、代理商,实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各级疾控中心、医院、接种点,最终端为普通消费者。疾控中心、接种单位一类疫苗由省级疾控中心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直接向有资质的疫苗生产单位采购,然后通过各省、市、县疾控中心逐级下发到基层接种单位。因此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采购量对一类疫苗生产商有着较大的影响。
整体来看,我国疫苗企业的研发能力及生产能力都在不断加强。此外,越来越多的跨国疫苗公司也在不断将其业务扩展到我国,如默沙东(MSD)、辉瑞(Pfizer,通过原惠氏Wyeth产品)、葛兰素史克(GSK)、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SA,通过旗下疫苗品牌线SanofiPasteur)等大型跨国疫苗公司,以上便是疫苗行业产业布局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疫苗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疫苗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