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多渠道进行“补血”,除增资扩股之外,也有险企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补充资本。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发布实施,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评估标准显著提升,短期内中小险企资本充足率承压,从而推动部分险企进一步补充资本。
根据国宝人寿发布的公告,该公司拟进行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后,注册资本将由此前的15亿元增加至19.8亿元。参与出资的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两家股东将合计出资8.928亿元,溢价部分的4.128亿元将计入资本公积。
2023年以来,多家险企积极推动增资扩股。截至3月23日,已有太保产险、阳光保险集团、国寿财险、爱心人寿的变更注册资本申请获批。其中,国寿财险获批增资达90亿元,是今年以来获批增资金额最多的险企。此外,阳光保险集团获批增资11.5亿元,太保产险获批增资4.78亿元,爱心人寿获批增资3.2亿元。
此外,也有部分险企披露增资计划,目前尚待监管部门批复。比如,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显示,财信吉祥人寿于今年2月发布公告称,拟增发7.69亿股,增资总额为7.84亿元,最终以经中国银保监会湖南监管局核准的结果为准。
在险企增资扩股的对象方面,既有现有股东,也有部分险企拟引入外部股东。比如,爱心人寿此次新增注册资本3.2亿元,全部由新增股东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认购。财信吉祥人寿的增资扩股对象除了两家老股东之外,还包括芒果传媒有限公司这一新进股东。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积极进行资本补充,或与偿二代二期规则落地对险企偿付能力造成的压力有关,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下滑,资本补充的需求较为旺盛。
2022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落地,该规则对实际资本认定更为严格。由于偿二代二期规则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评估更为严格,上市险企及非上市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均出现下滑。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纳入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6%,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8.4%。其中,16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11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这意味着有27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这一数据较2022年第三季度末有所增加。
部分险企在相关公告中表示,发行资本补充债将提升其偿付能力充足率。比如,太保产险表示,70亿元资本补充债发行后,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可上升26.79个百分点,偿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短期内中小险企资本充足率承压,推动部分险企进一步补充资本,中长期有利于保险行业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更多保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保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保险、券商股午后持续拉升,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涨超6%,红塔证券涨超5%,电投产融、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纷纷拉升。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