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船舶制造业在复苏与地缘政治博弈的交织中面临新的挑战。美国近期针对中国在海运、物流和造船领域的所谓“301调查”结果,计划实施一系列限制措施,引发了对中国造船业未来走向的关注。作为全球船舶制造市场的龙头,中国造船业如何应对这些外部压力,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船舶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相对较小。首先,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船舶数量本就有限,去年仅占总交付船舶吨位的1%左右。美国船东可以通过境外分公司中转,规避高昂关税,确保实际使用不受影响。其次,中国造船业的国产化配套率迅速提升,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中低端船型的国产化率超过九成,部分甚至达到100%。虽然部分高端船的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但并非必须从美国采购,欧洲、日本等地区也能提供替代方案。因此,美国在中国船舶制造供应链中并不具备不可替代性,中美贸易脱钩最终可能伤害美国本土企业。
美国“301调查”限制措施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针对中国船东和航运经营公司,以及中国建造的船舶,征收基于净吨位或集装箱量的费用,并逐年递增。这将增加中国船东和航运经营公司在美国航线的经营成本,同时降低中国制造船舶在租船和交易市场中的吸引力。短期内,中国造船业受影响较小,骨干企业的订单已排至20282030年,未来35年的产能基本饱和。然而,新签订单可能面临分流风险,部分对美国航线依赖较大的中小船东或转向日、韩船厂。但中国占据全球约七成的造船市场份额,日、韩短期内难以消化新增订单需求。此外,限制措施可能导致美国港口可用船舶减少,推高物流成本,最终转嫁至美国消费者,可能引发民意反弹。
船东取消在中国订造船舶合同的可能性较低。按照船舶订造合同约定,船东取消订单需付出高昂代价。船舶交易通常有45个节点款,首付款占总价的20%左右,后续节点款依次支付。如果船东取消订单,已支付的款项可能无法收回,损失巨大。因此,船东不会轻易因单一市场政策承担高额损失。
即便中国新船订单外溢,最有可能流向船舶制造业相对成熟的韩国、日本。然而,中国造船水平持续提升,所造船舶质量可靠且交船效率领先,相较日、韩劳动力短缺引发的工期延误和质量波动更具竞争优势。印度、越南、土耳其等国家也在发力船舶制造业,但这一转移过程需要长时间积累。以印度为例,其船舶制造效率和质量尚未达到国际标准,新船交付水平仅为中国造船七八十年代水平。因此,中国船舶制造业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主导地位。
美国船舶制造业自20世纪中叶以来快速萎缩,目前全球份额仅为1%,主要服务于军工企业。造船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美国劳动力长期向服务业转型,年轻人普遍排斥此类岗位。此外,美国人力、土地、能源等综合成本远高于中、韩等造船大国,行业配套产业链已外迁,供应链严重依赖国外,本土重建成本极高。因此,美国希望通过“对等关税”和“301调查”限制措施重振造船业,效果有限。
美国与韩国在造船方面的合作加速,主要源于美国造船业产能不足,军舰建造维修积压严重。韩国船企承接美国军舰订单需要腾出核心船坞资源,可能挤压其民用船舶产能,间接增加中国船舶订单。市场规律和技术演进将继续推动全球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进程,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具备坚实的技术、成本和产业基础。
面对外部政策压力,中国船企应苦练内功,加强造船能力,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方面加快发展。例如,在船体分段等非复杂区域推行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加速开发智能焊接机器人、自动涂装系统等专用设备,减少人工操作波动对质量的影响。此外,中国船舶制造产业链应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掌握主动权,避免因贸易纠纷受制于人。
造船业作为典型的长周期行业,其发展呈现显著的波动性特征。历史数据显示,20082011年经历订单高峰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进入长达十年的调整期,直至2021年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按照行业“56年上行、78年下行”的规律,预计本轮周期将于2025年见顶后逐步回落。当前市场正处周期转换关键节点,2025年一季度全球新船订单量已出现同比收窄迹象,美国政策调整可能加速这一趋势。中国造船业已形成梯度发展格局,头部企业聚焦高附加值船型,地方船厂承接常规船舶订单,民营企业补充细分市场需求,这种分层竞争体系保障了全产业链产能利用率,推动技术持续突破。
总结
在全球船舶制造业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中国造船业凭借其技术、成本和产业基础,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尽管美国政策带来一定压力,但中国船企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加速国产化进程,有望在行业周期性调整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全球领先地位。未来,中国造船业将继续在全球船舶制造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更多船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船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华泰证券研报称,2024年造船行业景气度处于本轮周期开始(2021年)以来最高。分船型看,2024年集装箱船新接订单受红海改道影响大幅高增,油轮、集装箱紧接其后。从量上看,集装箱、散货船、油船、LNG船新接订单景气度分别处于历史分位的96%、68%、92%、96%(以DWT计)。华泰证券认为2025年在高运价及老化更新驱动下,油船有望接替箱船迎来新一轮增长。随着南北船重组按期推进,持续看好龙头企业订单业绩双重释放。
华泰证券研报称,2024年造船行业景气度处于本轮周期开始(2021年)以来最高。分船型看,2024年集装箱船新接订单受红海改道影响大幅高增,油轮、集装箱紧接其后。从量上看,集装箱、散货船、油船、LNG船新接订单景气度分别处于历史分位的96%、68%、92%、96%(以DWT计)。华泰证券认为2025年在高运价及老化更新驱动下,油船有望接替箱船迎来新一轮增长。随着南北船重组按期推进,持续看好龙头企业订单业绩双重释放。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