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渤海银行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为核心,通过创新船舶租赁融资模式、构建港口金融服务体系,为航运全产业链注入活力。该行依托区域特色优势,在跨境应收账款融资、产业链闭环搭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渤海银行近期为某金融租赁公司下属SPV公司提供近2亿美元10年期跨境应收账款融资,精准支持船舶租赁产业链发展。该业务不仅完成"天津资本+天津租赁+天津制造"的产业闭环关键环节,更成为其深耕航运金融领域的里程碑事件。通过联动政策性保险合作方优化融资结构,渤海银行成功解决企业对"低融资成本、高融资比例"的核心诉求,有效盘活船舶租赁资产的同时推动高端船舶装备走向国际市场。
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这一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渤海银行航运金融中心已形成覆盖冷链物流、平行进口车等特色产业的金融服务网络。通过"四位一体"跨境账户体系提供结算服务,首创"泰达行冷链-港城e贷"数字产品实现物流信息资金流三流合一,并落地天津首单本外币一体化国际商业保理业务,累计服务平行车进口企业超100家。在船舶租赁领域,该行已批复授信超百亿元,形成覆盖船舶、飞机等大型设备的全周期融资矩阵。
自2024年8月航运金融中心成立以来,渤海银行通过"组合拳"创新推动区域经济与金融深度协同。发布国内首支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债券指数产品,为本地企业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出"渤银关税通"累计服务进出口企业200家,办理税款支付金额达1.6亿元,并在跨境电商领域实现天津市首笔关税电子保函落地。该行正以"三个重点"战略推进生态构建:分区定制"一区一策"精准服务、强化航运物流等特色产业支持、深耕冷链仓储等细分场景创新。
通过系统性搭建港口金融服务体系,渤海银行有效提升了天津在资源要素集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从单笔船舶融资的模式突破到全产业链条的服务覆盖,该行始终围绕"制造-租赁-运营"完整链条设计解决方案,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增强产业链韧性。数据显示,其航运金融产品已形成"产品+场景+生态"立体架构,跨境业务规模年增长率超40%,持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总结来看,渤海银行通过船舶融资创新与港口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的双轮驱动,不仅实现了自身金融服务能力的跃升,更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中发挥着战略支点作用。未来将持续深化"三个重点"战略布局,以金融生态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天津打造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过程中展现市属法人银行的责任担当。(数据截至2025年5月)
更多船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船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