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多家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占比同比上升超过1个百分点,部分中小银行五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年内下调达40个基点。当前银行业正经历新一轮资产负债结构调整,通过主动管理存款定价策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这一趋势将深刻影响2025年银行业务布局与盈利模式。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银行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以来,随着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及政策导向调整,银行体系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持续加剧。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率先启动存款利率下调动作,同时居民储蓄行为呈现定期化特征加重的矛盾现象。本文基于最新市场数据,分析银行业在负债管理、客户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应对策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进入2024年第四季度后,辽沈银行、众邦银行等多家地方性金融机构相继下调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以5年期大额存单为例,某民营银行该产品利率年内从2.9%降至2.5%,降幅达40个基点;新安银行则对两年期和三年期储蓄产品实施三次调降,最新利率分别定为2.65%与2.6%。分析人士指出,中小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策略主动压降高成本负债,是应对存款市场竞争加剧、缓解息差压力的关键举措。
尽管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居民储蓄行为却呈现明显定期化倾向。交通银行2024年报显示,其活期存款占比降至33.08%,定期存款占比升至64.98%;招商银行零售客户定期存款比例同比提升2.15个百分点,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导致活期存款日均占比下降超8%。郑州银行业务数据进一步印证这一趋势:个人定期存款同比增长近四成,而活期存款规模出现负增长。
面对存款定价与资产收益的双重挤压,银行业正从产品创新、结构优化等多方面寻求突破。部分国有大行明确将提升零售信贷占比和非息收入作为重点方向,通过深化公私联动增强客户资金归集能力。同时,银行加速推进主动负债管理,强化存款与理财产品的衔接设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账户活跃度以增加低成本资金沉淀。
1. 定价策略精细化:通过分层利率设计平衡客户留存与成本控制需求;
2. 客群结构升级:强化基础客群建设,推动高价值存款占比提升;
3. 资产负债联动:优化信贷投放与资金吸收的期限匹配度,降低流动性管理风险。
当前银行业正经历以负债端改革为核心的转型期,利率调整既是应对短期压力的战术选择,更是构建长期竞争力的战略布局。随着市场环境变化,预计2025年银行将更注重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培养,在存款定期化趋势与净息差收窄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推动业务模式向轻资本、高效率方向转型。
更多银行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银行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