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铅酸蓄电池在全球电池市场中依旧占据重要地位,其产量和用途持续领先。在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背景下,保障其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成为关键,而电池连接件的合理温升是其中的重要前置条件。铜排作为常用的电池连接件,其温升情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相关实验可深入探究这些因素,为铅酸蓄电池连接件的设计及电池组的安装提供有力参考。
为探究影响铅酸蓄电池行业连接铜排温升的因素,进行了专门的放电实验。实验使用 3 只 12V 高倍率铅酸蓄电池,按照 15 分钟率放电到终止电压为 1.67V / 单体。通过连接螺栓将 2 件铜排与蓄电池端柱连接固定,选用规格为 30mm×5mm 的铜排,以及不同颜色和厚度的规格为 φ25mm 的热缩管。放电开始后,使用红外线测温枪紧贴铜排表面,每隔 3 分钟测量 1 次铜排温度,分多组对照,根据最终测试结果计算出铜排温升。对照组设计方案如下:方案 1 为蓝色热缩管与黑色热缩管;方案 2 为蓝色热缩管与浅蓝色热缩管;方案 3 为蓝色热缩管与蓝色热缩管套透明胶带;方案 4 为蓝色热缩管与蓝色薄热缩管;方案 5 为黑色热缩管与黑色薄热缩管;方案 6 为 M8×25 螺栓与 M8×30 螺栓;方案 7 为电池端子清洁与电池端子污染。
《2025-2030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按方案 1 对分别套蓝色热缩管和黑色热缩管的铜排进行试验,同时按方案 2 对分别套蓝色热缩管和浅蓝色热缩管的铜排进行试验,这两个试验均使用 M8×25 螺栓将同规格铜排与电池连接固定。从试验结果来看,方案 1 中套蓝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6.4℃,套黑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6.0℃,蓝色热缩管比黑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升高 0.4℃;方案 2 中套蓝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5.3℃,套浅蓝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5.6℃,蓝色热缩管比浅蓝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升低 0.3℃。综合来看,热缩管颜色对铅酸蓄电池连接铜排温升的影响较小。
按方案 3 进行试验,给 2 件铜排套蓝色热缩管,其中一件在热缩管外层包覆透明胶带,使用 M8×25 螺栓将同规格铜排与电池连接固定。结果显示,套蓝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7.1℃,而蓝色热缩管外又套透明胶带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7.3℃,套透明胶带使铜排温度多上升了 0.2℃,可见其对铅酸蓄电池连接铜排温升的影响微乎其微。
按方案 4 给 2 件同规格铜排分别套蓝色热缩管、蓝色薄热缩管进行试验,按方案 5 对套黑色热缩管、黑色薄热缩管的铜排进行试验,均使用 M8×25 螺栓连接。结果表明,套蓝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5.4℃,套蓝色薄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7.6℃,套蓝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升低 2.2℃;套黑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6.6℃,套黑色薄热缩管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6.3℃,套黑色热缩管的铜排温升高 0.3℃。总体而言,热缩管厚度对铅酸蓄电池连接铜排温升的影响较小。
按方案 6 进行对比试验,铜排规格相同且都套蓝色热缩管,分别使用 M8×25 螺栓、M8×30 螺栓将铜排与电池连接固定。结果显示,使用 M8×25 螺栓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3.8℃,使用 M8×30 螺栓的铜排温度上升了 34.4℃,使用 M8×25 螺栓的铜排温升低 0.6℃。由于连接螺栓对铅酸蓄电池连接铜排温升的影响较小,因此可根据电池端柱型号选择合适的连接螺栓。
按方案7进行对比试验,铜排规格相同且都套蓝色热缩管,使用 M8×25 螺栓连接,其中一个铜排与电池端柱间有灰尘,另一个则被擦拭清洁。结果显示,电池端子清洁的铜排温升比电池端子污染的铜排低 46℃,可见电池端子清洁程度对铅酸蓄电池行业连接铜排温升的影响较大。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知,在影响铅酸蓄电池连接条温升的因素中,热缩管的颜色、厚度,以及螺栓长度所产生的影响较小,在设计和安装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和电池类型进行选用;而电池端子清洁程度对温升的影响极大,因此在铅酸蓄电池组安装时,必须保证连接件与端子之间的清洁度,以防止出现温升异常的情况,保障高倍率铅酸蓄电池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更多铅酸蓄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铅酸蓄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