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生猪产业在产能恢复后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养殖端利润显著收缩,而屠宰环节毛利同比提升。产业链呈现利润向下游传导的态势:自繁自养生猪年均盈利同比下降23.07%,仔猪育肥模式甚至出现亏损;与此同时,屠宰企业通过扩大宰量和优化成本实现毛利增长。政策环境与市场供需变化共同驱动行业格局调整,未来四个月(9-12月)生猪养殖利润或经历先抑后扬的波动,而屠宰端盈利有望持续改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生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随着2025年生猪产能全面恢复,市场供应增加导致猪价走低。截至8月19日,瘦肉型生猪交易均价为14.72元/公斤,同比下降9.95%(降幅1.63元/公斤)。受此影响:
养殖收入同步下降,自繁自养收入均值为1837.10元/头(同比下降9.28%),而仔猪育肥成本因前期高价补栏升至1671.51元/头,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下游屠宰企业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和控制成本实现盈利增长。数据显示:
尽管白条肉与生猪价差比率收窄0.77个百分点,屠宰企业仍通过优化采购成本(头均成本下降)抵消部分压力。
2025年生猪产业呈现明显的“上游让利、下游获益”特征。养殖端在产能过剩压力下短期利润承压,但年末消费旺季或推动价格反弹;屠宰企业则受益于订单恢复与成本控制,盈利空间持续扩大。未来政策环境需关注供需调控力度及环保约束对产能的影响,产业链利润分配仍可能随市场波动调整。当前数据表明,行业正经历结构性优化,下游环节的韧性为后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更多生猪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猪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