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上半年,我国生猪产业在供需动态调整中呈现复杂态势。尽管猪价整体承压下行,但养殖端通过优化管理、控制成本实现盈利韧性。随着大体重猪源出清和政策调控发力,三季度市场迎来结构性修复窗口期。本文结合全产业链数据,解析当前生猪行业运行特征及未来投资逻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生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1-6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5.50元/公斤,同比微跌0.8%。供应端压力主要源于产能惯性释放:前五月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累计屠宰量达15349.67万头,其中5月份单月屠宰量同比增长20.6%,叠加大体重猪集中出栏形成阶段性供给积压。随着超重生猪逐步消化及冻品库存调节,6月下旬起全国猪价显著回升,大连商品交易所2509合约价格从13350点反弹至14285点,涨幅达7%。
上半年生猪养殖业保持盈利主要得益于饲料成本下降:玉米、豆粕和育肥猪配合饲料均价同比分别下跌9.2%、8.8%和6.4%,推动行业平均育肥成本降至低位。部分养殖户通过"龙头企业代养模式"锁定利润,例如某县养殖场户以固定收益完成1万头出栏,这种轻资产运营有效对冲市场风险。
当前生猪存栏量达42447万头(同比增长2.2%),上半年累计出栏36619万头。尽管产能仍处高位,但政策引导下的出栏活重控制(目标120公斤以内)将缓解供给压力。叠加消费淡季结束及冻肉调节作用,预计三季度价格延续季节性回升,但受制于全年生猪供应充裕(新生仔猪量持续增长),反弹空间或有限。
1-5月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累计达11.22万吨,叠加猪肉进口量维持低位(45万吨同比增5.2%但处于历史低区间),形成价格底部支撑。值得注意的是,二次育肥行为收缩与出栏节奏趋稳进一步改善市场预期。
2025年上半年生猪产业在成本管控与政策引导下展现韧性,供需结构的边际改善为下半年修复奠定基础。尽管三季度存在温和反弹窗口期,但全年供应压力仍需警惕。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产能去化进度、饲料价格波动及消费端复苏节奏,在周期底部布局具备成本优势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当前数据表明,行业正通过结构性调整向高质量发展过渡,未来需持续跟踪政策调控与市场供需的动态平衡。
更多生猪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猪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