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粮油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粮油市场2008年年度大豆及豆油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粮油市场2008年年度大豆及豆油市场分析报告

2009-02-26 09:04: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2008年,因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上升,全球大豆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分别为10.3%和29.62%。国内大豆和豆油价格在外盘的带动下,价格犹如“过山车”,走出前所未有的行情,大豆和豆油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基本面作用减小,宏观经济、美元、原油等外围因素影响增加;二是政府对以大豆和豆油为主的油脂油料市场调控加强,并首次将大豆纳入到临时存储品种。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3744万吨,豆油进口数量由2007年的282万吨下降到2008年的259万吨,但由于进口大豆折油数量和国产豆油数量双双增加,2008年我国豆油供给量同比大幅增加,首次突破1000万吨的关口。2009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国家植物油振兴计划下很可能继续增长,在不考虑政策调控、美元汇率等不可控因素的情况下,国内大豆和豆油均呈现供过于求的弱势格局。

  2008年我国大豆产量出现大幅增加

  受种植收益提高和国家鼓励油料生产政策的共同影响,2008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回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为965万公顷(USDA预测为940万公顷),较上一年度增长10.3%,扭转了我国2006、2007年连续两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的局面;单产为1.71吨/公顷,高于2007年的1.45吨/公顷,增幅为4.32%;2008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为1650万吨,远高于2007年的1273万吨,增幅为29.62%。其中,主产区黑龙江省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为397万公顷,高于2007年的381万公顷,增幅为4.2%;单产为1.55吨/公顷,高于2007年的1.10吨/公顷,增幅为40.9%;总产量为616万吨,高于2007年的420万吨,增幅为46.67%。

  2008/2009年度大豆供需呈现弱势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为5054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273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3782万吨。该年度国内大豆需求总量为4757万吨,其中国内消费数量为4722万吨,较上年度增长340万吨,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到379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320万吨。

  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545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650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3800万吨。该年度国内大豆需求总量为4952万吨,其中国内消费数量为4907万吨,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到3900万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8/2009年度我国大豆年度供给量、需求总量、国内消费量和大豆榨油数量同比均继续提高,但国内大豆需求总量增长速度慢于大豆供给量增长速度,大豆年度节余量也继续增加,2008/2009年度国内大豆供需基本面呈弱势格局。

  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大豆3744万吨,较2007年增加662万吨,增幅达到21.5%,再次创下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我国2008年大豆进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一是上半年国内外大豆及其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油厂压榨利润较好,国内厂商大量采购进口大豆,汇总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1723万吨,同比增加338万吨。二是2008年10月份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和海运费暴跌,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低于国内大豆收购价格,使得国内厂商采购进口大豆的积极性再次增加。此外,2008年国家进口部分大豆充实国家储备,也是导致全年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国内国际大豆市场跌宕起伏

  2008年,在基金热炒、美元走弱、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外大豆市场走出了前所未有的行情,短期内的上涨速度和下跌速度均创历史纪录。

  1月至3月上旬:国内大豆市场快速上涨

  1月至3月上旬,国内大豆行情快速上涨的核心原因是2007年国际大豆产量下降,大豆库存均降低至几年来的低点。外围原因是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元走弱、热钱涌入农产品市场及天气因素。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低温冻雨雪灾,南方油菜受灾情况被高估,“中国需求”成为国际油脂油料价格暴涨的导火索。国内外大豆价格在2月中旬到3月初呈现一天一价的上涨态势。

  3月中旬至6月:国内大豆市场高位震荡

  进入3月中旬后,国内外现货大豆价格在大豆期货盘面的带动下骤然回落,其原因:一是中国油菜受灾情况明朗,“中国需求”这一炒作因素不存在。二是南美大豆即将上市,国际大豆市场供需偏紧的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大豆期价应声而落。三是政府面对持续走高的油价,加大了调控力度,先后出台降低原料的进口关税、取消各粮油品种出口退税、加大国际市场豆油的采购量、紧缩银根加快流通环节、出台成品油提价备案审批制度,国储油加工成小包装直接投放到超市进入终端消费市场等措施,来平抑国内包括大豆在内的油脂油料价格。政策调控取得有效成绩。其中,成品油提价备案审批制度和国储油直接进入终端消费,使国内植物油价格出现了小包装油价格低于散装油价格的局面,国内植物油价格快速回落,相当一部分中间贸易商元气大伤,抑制了市场需求。

  7月至12月:国内大豆市场急速下跌

  2008年国内外大豆市场一大特点,也是在2009年将继续表现的一大特点是,供需基本面作用减小,而政策调控、政府监督、美元价格走势、原油价格走势等外围因素作用加大,在一定时间外围因素的作用甚至强于大豆供需基本面的作用。在2008年7月上旬末,国内外市场大豆行情调头直下,开始由牛转熊,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商品期货市场监督力度加强,热钱在大得其利后,转而流向高速路、机场等收益虽低但相对安全的公共设施,全球商品市场牛市行情结束。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进入中长期衰退(减速),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也促使国内外大豆价格出现历史上少见的急速下跌。

  2008/2009年度豆油供需双双增加

  2008年,虽然豆油进口数量由2007年的282万吨下降到259万吨,同比降幅8.2%,但由于进口大豆折油数量和国产豆油数量双双增加,2008年我国豆油供给量大幅增加,首次突破1000万吨的关口。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为965万吨,其中豆油生产量为692万吨,豆油进口量为273万吨。该年度豆油年度需求量为911万吨,年度国内消费量为901万,其中食用消费估计为835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估计为66万吨。年度结余量为53.7万吨。

  2008/2009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001.5万吨,其中豆油生产量预计达到711.5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达到290万吨。该年度豆油年度需求量为922万吨,年度国内消费量为913万吨,其中食用消费预计为845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预计为68万吨。年度结余量为79.5万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豆油年度需求和年度供给量双双增加,但年度需求增速慢于年度供给增速,008/2009年度我国豆油年度结余量继续同比大幅增加,在不考虑调控政策、美元汇率变化等不可控外围因素的情况下,该年度豆油市场基本面呈弱势格局。

  2008年我国豆油进口同比明显下降

  相对于2007年我国豆油进口量同比大幅激增,2008年我国豆油进口量同比明显下降,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豆油进口量为258.67万吨,较2007年减少23.53万吨,减幅为8.3%。一是因为2008年出现长时间的豆油内外盘倒挂,抑制了进口商的豆油进口积极性;二是上半年和第四季度在大豆压榨利润的促动下,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远低于国产大豆的利益驱使下,大豆压榨企业和贸易商的进口积极性大增,大豆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进口大豆折油数量也同比大幅增加,抵消了对进口豆油的需求。

  2008年国内豆油价格如坐“过山车”

  2008年,国内豆油市场政策调控加强,受外围因素影响,价格涨跌如坐“过山车”。作为国内植物油市场消费量最高的油品,豆油继续挤占菜油、花生油的传统消费市场,进口豆油和进口大豆折油在国内豆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也继续扩大。

  1月至3月上旬:国内豆油价格在外盘的拉动下快速飙升

  一是因为市场处于春节前的备货高峰期,对豆油的需求增加;二是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的情况下,豆油的生物能源概念被市场热炒,理论需求被放大。三是我国南方地区百年一遇的低温冻雨灾害,作为菜油的替代消费油品,国际市场热炒我国对豆油的需求,国内外豆油价格在2月中旬至3月初快速飙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3月中旬至7月上旬:政策调控下国内豆油价格走势相对独立于外盘

  3月份,国内豆油价格在经历少见的快速上涨后,调头直下,又经历急跌。主要因为3月中旬我国菜籽产量明朗,使国际市场对我国豆油需求增加的预期破灭,外盘豆油期价出现急跌;二是国家对包括豆油在内的成品粮油进行价格备案制度,后来发展成为价格审批制度,即油厂或贸易商如想提价销售需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三是国家调控部门将40万吨储备豆油加工成小包装成品油直接投放超市,平价进入终端消费环节。

  在一系列政策影响下,国内豆油市场出现以下几个历史少见的现象。一是在3月和4月份出现小包装豆油价格低于散装豆油价格,并出现小包装豆油回注流到散装油的现象;二是出现进口豆油价格高于国内豆油价格这一内外盘倒挂现象;三是国内植物油市场长期出现四级菜油价格高于一级豆油价格现象;四是豆油市场出现现货盘价格高于期货盘价格这种期现货价格倒挂的现象。正是由于豆油市场少见的急涨急跌和一系列历史少见的现象,国内豆油贸易商多出现大幅亏损,市场看涨信心被打散,市场供应增加而需求减少。

  国际豆油价格在3月份回落后,因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市场热炒豆油生物能源需求,在4月至7月上旬震荡向上并再次站在历史最高位,但国内豆油价格在价格审批制度、增加国储豆油的抛售等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震荡回落,走出了一段相对独立于国际豆油市场的行情。

  7月中旬至12月底:诸多因素促使国内豆油价格大幅快速下跌

  由于国际期货市场监督加强,一部分进入期货市场的热钱离开,包括豆油、原油在内的国际农产品和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在7月上旬末再次调头直下。加之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蔓延到实体经济,国际市场对豆油的需求预期调低,国内外豆油期价在10月份出现少见的连续跌停盘现象。在海运费持续下跌、豆油国际期价持续回落、国内外大豆丰收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豆油价格再次大幅快速下跌,跌至2007年的起涨点附近。面对国内大落的油脂油料市场,国家调控之手再现,先后取消成品粮油价格审批制度、降低主要粮油品种进口关税、将大豆纳入临时存储粮范围,国内豆油价格虽在外盘的带动下持续大幅下跌,但是跌幅尤其在年末的跌幅要小于国际市场豆油价格。

  国内大豆豆油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

  由于2007年全球主要油料作物产量下降,油籽库存和植物油库存水平均降至三至四年来的低点,在美元走弱、热钱进入商品市场的情况下,全球油脂油料价格大涨,大豆和豆油成为农产品市场的领涨品种,包括大豆在内的油料作物种植比较效益明显上升,因此,2008年,全球主要油脂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同比大增,其中全球大豆因北半球丰产,产量达23465.1万吨(USDA数据显示:美国大豆产量预计为8053万吨),同比增幅6.2%;全球棕榈油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产量增加191.3万吨,增幅4.6%;全球菜籽产量达5597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55万吨,增幅15.6%,菜籽主产国产量均有大幅增加。

  在全球油料和植物油供给同比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因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原油价格大跌、市场信心下滑,全球油料和植物油需求增速放缓,慢于油料和植物油供给的增速,国际油脂油料价格由牛转熊,作为进口消费(加进口大豆折油)占国内总消费分别为70%和85%的品种,国内大豆和豆油价格在国际市场的带动下,大豆价格由高点时的5700元/吨下跌到最低点时的3100元/吨,跌幅在45%以上;一级豆油价格由最高16500元/吨下跌到7000元/吨以下,跌幅近60%。国内大豆和豆油价格跟随国际油脂油料价格走出了如坐“过山车”的行情。

  2008年,我国政府通过大量进口补充对大豆和豆油的中央储备数量,并将大豆纳入到临时托市收储品种,2009年我国对大豆和豆油的储备数量远非2008年可比,政府对以大豆和豆油为首的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调控能力增强,虽然国内对大豆的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对国内大豆和豆油价格的影响在所难免,但在政府系列调控政策的指导下,2009年国内大豆和豆油市场政策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国储豆数量大增政策调控作用加强

  2008年首次将大豆纳入到收购范围,截至2009年1月上旬,国家已下达中央储备和临时存储大豆收购计划600万吨,其中,黑龙江省三次托市收购量共计453万吨,已经超过2008年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的一半,政策托市作用明显。在国际大豆市场疲软时,国储大豆收购入市将防止价格下跌或减小下跌空间,而在国际大豆价格出现上涨时,由于国家手中有大量大豆储备,可及时抛售中央储备和临时存储大豆,稳定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另外,我国在2008年还通过进口大豆增加了国储大豆储备数量,国内大豆储备数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千万吨以上,因此,预计2009年国内大豆市场的政策特征将更加明显。

  油粕价格及利润直接影响大豆需求

  进入2009年,国内大豆初榨企业迎来了个“开门红”,尤其是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再创历史新高,豆油和豆粕价格稳中上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继续下降是主要原因。而油厂丰厚的压榨利润,促使油厂开工率提高,大豆需求量上升,大豆价格上涨。但应看到,春节过后,国内养殖企业出栏高峰期和对饲料的需求高峰也将度过,在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作为禽肉制品出口大国,我国畜禽出口受阻,豆粕价格将高位回落。同时,在国际市场原油和植物油期价大幅下跌、国内豆油供应增加、需求降低的情况下,国内豆油价格也将易下难上,弱势横调,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乏力的情况下,大豆价格反弹空间和时间均有限。2009年,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将间接地对大豆价格产生一定压力。

  生长期天气仍是大豆市场热炒题材

  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再创历史新高,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因政策调控、产量变化等因素对国际市场的大豆需求量,仍将是影响国际大豆期现货价格的重要因素。另外,2009年2~5月份南美大豆生长期的天气,4~6月份中、美两国大豆的播种面积,7月末到8月末北半球大豆生长期的天气状况,作为影响最终产量的重要因素,也仍将是市场热炒的题材。从2008年大豆和玉米种植比较效益来看,预计2009年美国和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将稳中有增。

  关注国际原油走势和美元汇率变动

  由于大豆的能源属性特征明显,价格走势受原油价格走势影响较大。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对能源的需求增速放缓,预计在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在较长时间处于低位,生产生物柴油将无利可图,因此将会对大豆市场造成利空影响。另外,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减速)趋势中期难以改变,汇率的变化将更加频繁,就美元走势和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来看,在美元走势保持稳定或走强时,2009年国内外大豆市场走势整体以弱为主;在美元走势持续走弱时,热钱将涌入包括大豆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保值增值,促使国内外大豆价格走强。在宏观经济没有确实改变之前,汇率的波动将增加大豆市场的震荡。

  全球金融风暴高峰虽然已过,但这场危机已蔓延到全球实体经济,市场需求紧缩。而在供给方面,由于种植面积预期增加,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大豆产量可望稳中有增,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偏空,这给大豆价格上行带来阻力。展望2009年,美元和原油市场价格走势仍将左右国际、国内大豆市场,2009年的大豆市场较2008年的影响因素将更加复杂多变,市场不可控因素增多,市场走势把握难度加大。同时,2009年国内大豆市场政策调控加强,在政府调控政策干预下,国内大豆市场将难以出现2008年大幅上涨的单边行情。预计在4月底之前,国内大豆价格在政策的支持下较为坚挺并有小幅向上可能,上限为3700元/吨,如后期不再下达新的收储计划,国产大豆价格将小幅回落,而储备大豆的出库时间和出库价格也直接影响国内大豆价格。新季大豆上市后,是否继续实施对大豆的临时收储政策及收储价格,也直接决定国产大豆价格。

  今年豆油市场可能再现2005年行情

  展望2009年度,虽然豆油需求仍以食用为主,且随着人口的刚性增加,豆油的食用需求保持稳中略增态势,但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并引发中长期的经济衰退(减速),使豆油的能源需求增速放缓,全球豆油的总需求量虽不会出现明显下降,但也难以出现明显增加。在大豆丰收、全球豆油供给总量增加的情况下,供给增速快于需求增速,豆油基本面偏空。

  生物能源需求增速放缓

  虽然美国、巴西均通过立法或优惠措施鼓励豆油转化为生物能源,但应看到,由于国际原油大幅回落,目前价格不足高峰时价格的1/4,虽有政策支持,豆油转化为生物能源的利润大幅缩水甚至亏损,这必将使豆油实际转化为生物能源的数量较预期下降。当前,全球豆油消费主要分食用消费和能源(工业)消费,虽然豆油的食用消费因人口的刚性增长而稳中有增,但能源消费却是豆油消费的主要增长点,由于2009年因金融危机已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进入中长期的衰退期,这将抑制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从而抑制对豆油的能源需求。

  国内豆油基本面偏空

  我国2008年国产食用油籽折油、进口油籽折油及油脂进口量的总和约2500万吨,减去同期出口的24.8万吨植物油,2008年国内植物油供应能力大致为2475万吨,同比增加135万吨,增长幅度为5.8%。其中,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001.5万吨,该年度豆油总消费量预计达到913

  万吨,虽然供给和消费均保持增长,但供给增长速度远大于消费增长速度,国内豆油供给明显多于需求,供需基本面偏空。鉴于2008年我国相当一部分进口豆油和可折油的大豆均为储备库存,是否进入流通尚属未知,实际供应市场的植物油数量小于上述测算值。

  政策将是影响国内油脂价格走向的重要因素

  政策调控作用加强是2008年国内油脂油料市场的一大特点,这将在2009年得以延续。国家通过在2008年进口豆油、将大豆纳入中央储备和临时存储范围等政策,加强了国内豆油的中央储备量和短期国内豆油供给能力,使国家对豆油及国内油脂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强。面对国内外疲软的油脂油料市场,国家储备豆油、大豆何时轮出,是否在2009年继续对大豆、菜籽实行临时存储政策,是否提高收储价格,是否扩大收储范围,是否提高收储数量,是否对初榨企业进行补贴等等,都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外围因素作用增强

  2008年国内外豆油价格一度严重脱离供需基本面,出现“国内豆油市场无视基本面完全跟着国际豆油市场、而国际豆油市场也无视基本面完全跟着国际原油价格走”的现象。可以说,豆油市场供需基本面的核心作用在减小,而国际原油价格、美元走势、宏观经济情况及由此引发的经济政策等豆油市场外围因素的作用在增强,这一特点在2009年将继续。另外,对于国内豆油市场,还需关注海运费走势、大豆主产区天气情况、热钱走向、菜油和棕榈油等相关油品的价格变化。

  综上所述,在不考虑政策调控、美元汇率等不可控因素的情况下,预计2009年国内豆油市场很可能再现2005年行情,预计豆油价格上下限分别在5500元/吨和9000元/吨附近,运行相对集中在6500~7800元/吨区域。

更多粮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粮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