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电力行业的监管和定价机制成为影响市场稳定和投资吸引力的关键因素。2025年,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各国电力行业都在探索更加高效、透明的监管与定价模式。智利作为南美洲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其输电监管收入与定价机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通过对智利输电监管收入模式和定价机制的研究,分析其在电力市场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启示。
《2025-2030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智利是南美洲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先锋,自1982年起率先打破电力行业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电力行业划分为发电、输电和配电三大领域。智利电力市场高度开放,完全私有化,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智利的电力监管体系由多个机构组成,包括能源部、国家能源委员会(CNE)、电力与燃料监管局(SEC)、国家电力调度中心(CEN)等,各机构分工明确,共同保障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
智利输电监管收入机制分为特许权收入模式和监管重置收入模式。特许权收入模式自2004年起实施,通过国际招标确定输电项目的投资方,中标方获得永久特许权,其年度输电监管收入(VATT)在20年内固定,不受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影响。监管重置收入模式适用于特许权项目20年后,每4年调整一次,确保输电资产的长期稳定运营。这两种模式为输电投资提供了明确的收入保障,降低了投资风险。
电力市场环境分析提到智利的输电定价机制基于两部制回收方式,包括输电费率收入(IT)和输电过网费收入(Peaje)。输电费率收入主要来源于阻塞盈余,由国家电力调度中心计算,按小时累积,全部返还输电公司,由发电商承担。输电过网费则主要回收输电系统的长期固定成本,其分摊方式经历了从发电侧全额承担、发电侧与用电侧共同分摊到用电侧全额承担的演变。目前,智利采用分区分级综合成本法,通过邮票法按电量分摊,形成终端用电客户的输电过网电价。
近年来,智利根据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新能源的接入情况,对输电定价机制进行了多次调整。2016年,智利颁布第20936号新输电法,将输电过网费改为全部由用电侧承担,简化了费用分摊设计,明确了用电客户终端电价的形成机制。2023年,智利能源部提出能源转型法案,调整阻塞盈余的分摊方式,将超出年度准许收入10%的阻塞盈余返还给新能源发电商,以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并降低发电商的财务风险。
智利的输电定价机制为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首先,智利建立了与电力现货市场协同衔接的输电定价机制,通过调整阻塞盈余的分配方式,实现了电力现货市场与输电价格形成机制的有效衔接。其次,智利的输电定价机制渐进式改革保证了输电价格形成机制的简明易懂和可操作性,同时兼顾了发电侧和用电侧的利益。最后,智利在输电定价机制中确保了输电商的准许收入得到保障,为电网投资的回收和稳定运营提供了基础。
六、总结
智利的输电监管收入与定价机制在电力市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成熟的监管体系、明确的收入保障机制和灵活的定价调整策略,为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和新能源的接入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在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智利的经验,探索建立与电力现货市场协同的输电定价机制,简化费用分摊设计,保障输电网投资的合理回收,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电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