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都邛崃市以其高效的产业布局和创新的服务模式,成为西部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近日,一家全球锰酸锂电池产销量领先的企业在邛崃实现了从签约到产品下线的突破性进展,展现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邛崃速度”。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5月2日,位于邛崃市的一家新能源企业无尘车间内,一块块锂电池顺利下线。从2月6日项目签约到产品正式投产,仅用了86天。这一速度不仅刷新了行业记录,也为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建设年产10亿只锰酸锂电池生产线及配套设施,成为填补西部产能缺口的关键布局。
走进已投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全自动化厂房运转有序,配料、涂布、滚压分切、制片卷绕、组装、封口等核心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身着无尘服,穿梭于设备之间,进行调试和监控。在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协同下,经过十多道严格标准化的生产工序,锂电池批量下线。企业负责人表示,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二季度计划完成3000万元产值,并力争在8月份实现满产目标。
项目的高效推进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天新产业园启动专项攻坚行动计划,落实专班服务制,项目专员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在注册登记审批、要素保障、报建、人才公寓申请等多个环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点和堵点。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投产后,专员将继续上门指导企业完成上规指导、固定资产投资入库、人才服务及政策申报等工作,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邛崃市已成为成都市新能源、新材料两大重点产业的主承载地。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18.70平方公里,与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跨区域合作模式。目前,天新产业园已聚集320余家产业链企业,形成动力电池正极、负极和隔膜三大主材的完整布局。多家企业已成为该新能源企业的上下游合作方,有效缩短了采购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
总结
从签约到投产仅86天,成都邛崃市以其高效的产业布局和创新的服务模式,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标杆。全自动化生产、智能化驱动以及政府专班服务,共同推动了项目的快速落地和高效运营。随着邛崃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不断壮大,未来将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更多新能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能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