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城市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升级,2025年4月数据显示全国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稳步提升。在31个省级行政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协同推进下,城市轨道运输网络日均服务超800万人次出行,成为推动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交通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本月全国54个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8.5亿人次,进站量达17.0亿人次。尽管环比微降1.0%,但较去年同期增长3.3%的数据显示出行需求持续恢复。其中地铁与轻轨系统贡献了主要运力,268条线路累计运送乘客27.5亿人次;单轨等新型交通方式完成客运量8695万人次,在区域衔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运营数据显示多元化城市轨道体系已形成显著规模效应。地铁和轻轨系统以9507.8公里的里程支撑起全国95.7%的客运总量,而单轨、磁浮等特色线路凭借970.7公里的运营长度,在特定交通走廊实现精准服务。有轨电车与自动导向轨道则覆盖497.3公里路网,完成1047万人次运输任务,彰显不同制式间的互补优势。
当月全国平均客运强度达到0.865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长2.1%显示部分城市在提升线路利用效率方面取得进展。但同比3.5%的降幅提示存在阶段性供需波动,需要结合各城市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运营方案。
地铁与轻轨作为主流制式,在43个城市形成成熟网络;单轨等快速交通系统在16个节点城市的布局,有效缓解了枢纽衔接压力;有轨电车则依托18个城市试点项目探索低运量场景应用。各类型线路的协同配合,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城市交通体系。
当月实际开行列车361万列次,保持高频次服务节奏。虽然未新增开通线路,但既有网络通过优化班次编排和智慧调度系统,在有限运力条件下实现了客运量的正向增长,反映出行业在精细化管理上的显著进步。
总结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2025年4月展现出稳定的发展韧性,多元化制式协同、运营效率提升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增强构成当前发展主基调。随着各城市的持续优化调整,轨道交通网络将在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和绿色出行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需重点关注不同线路类型的差异化优势开发,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挖掘既有路网的潜力空间。
更多交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交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