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内蒙古自治区正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截至2024年4月底,其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已达1.38亿千瓦,同比增长37%,历史性地占据全区电力总装机的51.2%。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内蒙古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结构性转型的重大进展,更凸显了其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支撑作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内蒙古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与成熟的电网基础,在新能源领域持续领跑全国。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风电装机容量达8868万千瓦,光伏装机突破487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占比虽小但稳步增长至57万千瓦。值得注意的是,仅2023年底,内蒙古的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已提前一年超过火电装机量,并于今年3月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省份。
在快速扩大装机的同时,内蒙古新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24年前四个月,全区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1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4%,占总发电量比重升至35.9%。其中风电贡献了809亿千瓦时(增长41.3%),光伏以189亿千瓦时的增量(增幅55.1%)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此外,新能源外送与本地消纳并重:通过特高压通道外送电量达350亿千瓦时,而本地消纳电量655亿千瓦时更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6.9%,远超国家设定目标约7个百分点。
内蒙古以“保障性与市场化并重”的发展策略,构建了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通过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前规划电网配套工程,并加速推进新型储能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得出、用得好”的关键问题。例如,在风光资源富集区域布局大型基地的同时,鼓励分布式光伏等分散式开发;依托现有火电调峰能力,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互补,进一步提升系统稳定性。
总结:
内蒙古以1.38亿千瓦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和超五成的电力结构占比,展现了其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担当。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及多能协同机制,该区不仅实现了新能源开发与消纳能力的双重突破,更为全国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板。未来,随着更多储能项目落地和外送通道扩容,内蒙古有望在“双碳”征程中持续发挥先锋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发展。
更多新能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能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