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中国零食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变。从一二线城市到乡镇市场,低价竞争的硝烟弥漫在大街小巷。头部品牌被迫降价求生,量贩零食店以万店规模抢占市场,而资本市场的态度却愈发谨慎——这个曾经被视为“甜蜜生意”的赛道,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价值重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零食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过去两年,中国零食市场呈现明显的"冰火两重天":一面是门店数量的爆发式增长,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2024年底已突破1.4万家门店,好想来更以年均超30%的速度扩张至1.2万家;另一面则是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良品铺子归母净利润亏损达4610万元,来伊份净亏7526.8万元,三只松鼠虽实现营收增长超50%,但毛利率却较转型前下降了5个百分点。
这种困境源于两股力量的碰撞:量贩模式通过"低价+大包装"策略快速下沉市场,其门店中六成以上位于三四线及乡镇地区;而传统高端品牌在价格战压力下被迫调整定位,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纷纷推出平价产品线。然而同质化竞争导致恶性循环——2024年头部量贩品牌的平均净利率不足2%,部分企业甚至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怪圈。
资本市场曾为这场扩张狂欢注入强心剂。20212023年间零食行业融资额连续突破30亿元大关,量贩品牌单笔融资动辄数亿。蜜雪冰城式的万店模型被奉为圭臬,推动门店数量在三年间增长近3倍。但这种模式存在致命缺陷:休闲食品缺乏网络效应,当门店密度触及临界点后,单店坪效开始下降。
数据揭示了隐忧:2024年零食行业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较2021年下滑超50%,良品铺子甚至由正转负至2%。资本助推下的规模扩张正在透支行业未来——当低价策略遭遇供应链瓶颈时,企业不得不压缩代工厂利润空间,最终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这种"用今天损失换明天增长"的模式,在消费理性化趋势下愈发难以为继。
在价格红海中,少数企业展现了差异化生存智慧。某零食品牌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实现逆势增长:2024年营收53亿元(+28.9%),净利润6.4亿元(+26.5%),ROE高达40.86%。其核心在于掌控全产业链——从原料种植到生产加工的自主化,使其在产品单价下降9%的情况下仍保持利润率优势。
这种模式验证了行业新逻辑:当价格战走到尽头,决定胜败的关键转向供应链能力与产品价值创新。部分企业开始探索细分赛道,在健康零食、场景定制等领域寻找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24年坚果类高蛋白零食销售额逆势增长15%,佐证了差异化战略的可行性。
行业正在经历痛苦但必要的转型阵痛:曾经靠资本烧钱铺店的时代已然终结,未来竞争将回归商业本质——谁能在品质把控、成本控制与消费需求匹配上构建护城河,谁就能在洗牌中占据有利地位。当低价红利消退后,唯有以消费者价值为中心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冰与火的考验中真正突围。
总结:中国零食行业正站在十字路口,价格战带来的短期狂欢已难以为继。从盲目扩张到精耕细作,从同质化竞争到差异化创新,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将重塑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体系。在理性消费主导的新常态下,唯有那些真正理解市场需求、掌控核心资源的企业,才能在这片红海中开辟出可持续的增长蓝海。
更多零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零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