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南宁海关查获出口焊锡膏误传为稀土事件始末

南宁海关查获出口焊锡膏误传为稀土事件始末

2025-05-19 11:35:53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网络流传的"某海关截获稀土材料"消息引发关注后,南宁海关于5月19日发布官方说明,澄清一起涉及电子材料的申报争议。此次事件揭示了进出口货物成分识别与合规申报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公众对战略性资源的关注热度。

  一、事件背景:外省企业出口焊锡膏遭误传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3月18日,某公司向南宁海关申报出口泰国一批标注为"低温锡膏"的货物。这批总重600公斤的金属材料,其内包装明确标明含有"锡铋合金"成分,实际用途为电子焊接领域。该批货物在通关过程中因资质问题被暂扣,后引发网络误传其涉及稀土资源。

  二、检测结果:核心成分为非稀土元素铋

  经海关专业机构检测,涉案焊锡膏中铋(Bi)的含量高达55.3%。作为氮族元素之一,铋与镧、铈等稀土金属在元素周期表及工业应用上存在本质区别。这种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电子制造,而非战略稀缺资源范畴。

  三、法规依据:含特定成分需持证通关

  根据《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含有5%及以上铋的货物属于受控商品。由于该公司未能提供有效的出口许可证件,海关依法作出不予放行决定。这一案例凸显了关键工业原料在跨境贸易中的严格监管要求。

  四、事件启示:规范申报避免信息误读

  此次争议源于公众对金属材料分类的认知差异。南宁海关提醒进出口企业,需严格按照商品实际成分进行准确申报,并提前获取相关许可文件。同时建议社会加强基础工业知识普及,减少类似误解发生。

  【结语】该事件通过专业检测与法规核查,既澄清了网络误传信息,也展现了海关在维护贸易秩序方面的严谨态度。随着全球供应链精细化监管趋严,企业需更加重视商品成分合规性审查,确保进出口业务顺利开展。此次600公斤焊锡膏的处置过程,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申报规范参考范例。

更多稀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稀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