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形机器人万亿赛道蓄势待发 或成下一阶段投资核心标的

人形机器人万亿赛道蓄势待发 或成下一阶段投资核心标的

2025-05-20 12:30:17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19日至20日,深交所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召开,聚焦中国新兴产业的未来潜力。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主题讨论中,专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正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新一代万亿级市场风口。这一领域不仅有望重塑工业生产模式,更可能催生出超越传统赛道的颠覆性创新。

  一、从概念到场景:人形机器人的三阶段进化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快速迭代期,其发展路径呈现清晰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以“炫酷”技术展示为主,通过高自由度动作吸引市场关注;第二阶段则聚焦工业场景落地,预计未来两三年内将有大量针对搬运、装配等特定工艺的专用机器人面世;第三阶段则是实现通用化能力的目标,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多场景任务。目前行业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关键期。

  技术专家强调,尽管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潜力被普遍看好,但现阶段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模型构建复杂性(需整合视觉、语言与运动控制)、数据积累不足(训练高质量交互场景的数据稀缺)以及硬件成本瓶颈(如仿生手的可靠性与价格矛盾)。不过在特定工业领域,例如简单装配任务中,已有初步落地案例。

  二、技术突破方向:从“脚”到“手”的能力跃迁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心正逐步上移。早期技术攻关集中在下肢的平衡控制与运动规划(如波士顿动力的经典场景),而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双手的灵巧操作能力。这一转变不仅需要更先进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支持精细动作,还需强化“小脑模型”——即机器人对动态环境的快速反应机制。

  在工业应用层面,智能物流、精密装配等场景已展现出明确需求;而在服务领域,清洁整理、助老助残等细分市场同样潜力巨大。专家预测,随着空间物理大模型与通用AI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将更高效地协调肢体动作,推动其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集成演进。

  三、国产化加速:成本下降路径与交付量验证

  产业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供应链正快速崛起。以某头部企业为例,2018年生产一台人形机器人需依赖大量进口零部件,成本高达300万元且国产化率不足10%;而到2025年初,其最新产品已实现90%以上国产化率,并将售价压缩至几十万元。这种指数级的成本下降直接推动了商业化进程——该企业于2024年底交付第100台大尺寸人形机器人用于展厅及车厂场景,今年一季度交付量突破300台,这一增速与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的爆发期数据高度相似。

  行业分析认为,当交付规模进一步扩大时,硬件成本有望继续下降;而更深层次的降本空间将来自大模型技能标准化——例如通过预训练模型降低定制化开发成本。当前技术路线仍处于多路径探索阶段,但产业链成熟度已为规模化落地奠定基础。

  结语:人形机器人重构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

  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化落地,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尽管面临技术瓶颈与场景适配性考验,但工业需求的明确性、供应链自主化加速以及成本曲线拐点的到来,共同构成这一赛道的核心驱动力。正如投资者大会上多位专家所言:“投资人形机器人就是押注下一个十年的产业革命”——其市场空间或远超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更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能源汽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