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1日,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高股息板块逆势走强,科技赛道内部则出现显著轮动:尽管大科技主线整体表现相对滞后,但国产AI产业链中的核心标的仍展现韧性,中邮科技强势封板,复旦微电、凌云光等个股涨幅超5%。与此同时,谷歌年度开发者大会释放的AI Agent技术突破与AR生态布局信号,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端侧智能化进程的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谷歌在I/O大会上公布的Project Mariner项目引发行业震动。这一面向网络场景的AI智能体可同时处理10项任务,并支持用户将复杂工作委托给AI执行,标志着通用型Agent技术向实用化迈出关键一步。据第三方数据预测,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51亿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8%。企业端,微软、百度等科技巨头持续加码B/C两端智能体研发,推动应用场景向办公协作、客户服务等领域渗透。
除AI Agent进展外,谷歌与中国企业XREAL联合发布的Project Aura AR眼镜同样引发关注。作为首款基于Android XR平台的旗舰级产品,该设备采用Optical See through光学方案,正式宣告AR产业进入"安卓时刻"。市场研究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终端硬件呈现三大趋势:算力提升、设计轻量化和场景多元化。CES 2025展会中展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车载计算平台等创新产品,印证了AI从云端向端侧加速渗透的技术路径。
在算力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厂商实现关键环节突围。DeepSeek大模型通过自主创新打破海外技术封锁,为智能终端的本地化部署奠定基础。当前产业链呈现"应用-终端-芯片"协同发展趋势: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成分股覆盖从云端芯片到终端软件的全链条布局,反映国产AI生态系统的成熟度显著提升。以某AI主题ETF为例,其持仓聚焦端侧计算核心环节,在算力硬件迭代与应用场景爆发期中具备配置价值。
需注意的是,相关指数产品受技术路线更替影响可能存在估值波动风险。当前市场对端侧AI的乐观预期已部分计入价格,投资者应关注核心技术转化效率及商业化落地节奏。从长期视角看,随着具身智能设备渗透率提升和AR生态完善,产业链中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的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扩容红利。
总结:站在技术拐点与资本共振的历史节点,AI端侧革命正重塑消费电子与企业服务的底层逻辑。从谷歌开发者大会释放的技术路线图到本土企业的创新实践,智能体应用深化与硬件突破共同构建产业增长双轮驱动格局。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算力下沉进程、交互终端渗透率变化等核心指标,在把握技术升级机遇的同时谨慎评估估值匹配度。
更多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