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3日,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圆满闭幕。本次论坛聚焦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新趋势,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生产国、消费国及跨国企业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角色演变。专家指出,在能源转型加速的当下,中国正通过深化多边合作推动形成新型全球治理框架,尤其与南方国家间的能源纽带日益紧密。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能源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四大核心行为体正在塑造新的治理格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扩展的全球南方产油国群体(涵盖中东、非洲、拉美及亚太地区),国际能源署(IEA)代表的主要消费国联盟,以及连接欧亚大陆能源通道的关键过境国(如乌克兰和土耳其),共同构成了传统治理框架。跨国企业作为关键纽带,包括欧美油气巨头与中国领军的能源集团,持续推动着全球供应链整合。
面对气候目标压力,国际能源公司正通过创新组织加速变革。以全球前15大能源企业为核心的"油气气候倡议组织"(OGCI)应运而生,致力于低碳技术研发与投资,为传统化石燃料行业注入转型动力。这一机制不仅重塑企业责任边界,更成为连接南北国家绿色合作的桥梁。
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中国2024年石油进口量已突破5.3亿吨,天然气进口规模持续增长。非洲的尼日利亚、安哥拉,拉美的巴西与委内瑞拉,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主要出口国,均将中国市场视为战略重心。这种供需关系正转化为治理层面的战略协作——中国通过技术输出、基础设施投资及融资支持,强化了与南方国家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中的互惠纽带。
中国占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的35%以上,在风电设备制造和电动汽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欧盟通过"绿色新政"加速能源结构改革,双方在氢能、碳捕集等前沿领域的协同效应显著增强。当前中欧已启动20个联合示范项目,涵盖智能电网与跨境电力互联网络建设,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低碳发展模板。
本次论坛揭示出清晰趋势:中国正通过"南北合作+东西联动"模式重构能源治理逻辑。一方面依托庞大市场需求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借助技术优势深化与发达国家在转型领域的规则共建。随着2030年碳达峰目标临近,这种双轨并行的国际合作框架或将重塑未来十年全球能源版图。
更多能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能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