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的中国咖啡市场正上演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外卖平台补贴将咖啡价格压至冰点,消费者在1元、0元咖啡与品牌方的“赔本买卖”间反复横跳,而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传闻更让行业风声鹤唳。这场从“第三空间”到“续命刚需”的转变中,低价策略究竟在重塑消费习惯还是摧毁行业根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咖啡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开年的外卖平台商战彻底打破了咖啡行业的定价逻辑。京东以“满11减10”券撬动市场,美团随即祭出“千亿补贴”,淘宝闪购更豪言赠送亿杯饮品——当瑞幸生椰拿铁能用3.9元到手,星巴克美式叠加优惠券只需半价时,消费者发现手中的咖啡已从“生活仪式感”变成了“电子榨菜”。
这场狂欢甚至催生出“0元购”的魔幻场景:用户通过套餐凑单规则,竟能实现无成本获得饮品。尽管市场监管部门5月初约谈平台为补贴降温,但咖啡赛道的低价内卷早已形成惯性——2024年瑞幸门店数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之际,其季度净收入已达12亿美元,而同期星巴克中国仅7.397亿美元。
当低价咖啡品牌将门槛压至极致时,“9.9元”早已从瑞幸的特色变成了行业通行标准。库迪咖啡用5万元超低加盟费快速铺开7000+门店,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更以6.6元封顶价搅局。就连精品咖啡品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Seesaw通过团购平台将均价30元的产品降至个位数,M Stand在全国多地收缩战线,星巴克则用“45.9元两杯”变相加入混战。
这场无底线价格竞争的后果正在显现——2024年Q1数据显示,单杯现制饮品消费中80%集中在10-20元区间,而25元以上高价产品仅占4%。消费者笑称“格子间不需要风味”,却也担忧“咖啡店能不能靠9.9元活下去”。
当补贴退潮后裸泳的品牌开始浮现。曾经估值超10亿美元的Seesaw,如今门店数量锐减至50家且拖欠工资;M Stand年内关闭多家网红门店;太平洋咖啡近一年关店超百间……就连星巴克也陷入经营困境:2023年Q4同店销售额同比下跌后,其中国业务估值传闻不断,7758家门店的控制权变动牵动行业神经。
资本退潮暴露了低价策略的本质——用流量吞噬利润换市场占有率。瑞幸财报显示,其单杯咖啡成本约10元,9.9元定价长期处于保本边缘;库迪为维持扩张甚至陷入现金流危机。当蜜雪冰城以供应链优势将咖啡价格压至个位数时,行业共识逐渐形成:这场战争的终点可能是少数玩家垄断市场后的新一轮涨价轮回。
结语
从“第三空间”到“续命刚需”,中国咖啡市场在五年间完成了消费场景的颠覆性重构。当外卖平台用补贴重塑定价权,当连锁品牌以极致性价比争夺用户心智,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但低价狂欢背后,供应链、品牌调性与盈利能力的平衡难题始终未解——究竟是谁最终能在这场价格战中站稳脚跟?或许答案就藏在下一个补贴活动开启时,打工人们犹豫着要不要继续薅羊毛的那个瞬间里。
更多咖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咖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