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农业领域正加速探索绿色转型路径。作为西部农业大省的四川省,在政策引领和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下,率先将转型金融工具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破解传统农业高耗能、高排放难题提供了实践范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在2024年9月全省农业转型金融标准推进会后,迅速响应政策号召,成功向乐山市犍为县某企业发放1亿元转型金融贷款。该笔贷款是四川省首批符合《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农业)》的项目资金,也是目前目录内单笔金额最大的农业转型金融贷款。通过智能化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改造,项目预计全生命周期可实现年减排氧化亚氮当量达1.11万吨,为川西南特色经果林产业树立了绿色升级样板。
作为省级绿色金融专委会核心成员机构,该行依托"融资+融智"服务模式,在项目推进中展现了专业优势。通过30天内完成减碳管理方案设计的高效行动,银行团队联合外部专家资源精准匹配政策要求,确保项目技术路径符合农田氧化亚氮减排标准。这种将金融产品与农业环境效益深度绑定的服务创新,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项目融资难、认证周期长的问题。
项目通过建设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实现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4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25%,同步降低了面源污染风险。这种技术革新不仅推动企业完成低碳转型,更对岷江流域农业节水和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产生积极影响。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区每亩茶园年均用水量从传统模式的120吨降至78吨,显著优化了区域水资源配置结构。
此次突破标志着该行绿色金融服务领域实现重大拓展——从工业污染治理延伸至现代农业生态体系构建。未来将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低碳技术研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方向,并计划开发农业碳汇计量工具,助力四川建设西部首个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通过金融手段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转型领域,预计到2025年末可带动全省相关产业减排量提升15%以上。
总结
从亿元专项贷款的精准投放到智能化技术推广,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在川的实践充分展现了金融赋能农业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该项目不仅实现了单个企业的绿色升级,更通过流域生态修复和产业链优化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随着更多转型金融工具的开发应用,四川正加速构建"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中书写新的篇章。
更多农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