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7日)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退役动力电池的规范回收与高效利用已成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务。近期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展开部署,明确提出以法规完善、全程监管和技术升级为抓手,加速构建覆盖生产、报废、拆解、再利用等环节的规范化体系,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会议明确将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专项法规,同步推进锂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再生利用工艺等行业强制性标准制修订工作。通过法治手段约束非法拆解、违规处置等行为,确保全链条操作合规化。特别强调对电池材料成分标识、回收企业资质认证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管理,以制度保障行业有序发展。
针对生产端与报废端衔接不畅、拆解数据孤岛等问题,会议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动力电池信息追溯平台,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一车一电一码"的数字化追踪。重点强化车辆报废登记、梯次利用评估及再生处理等环节的协同监管,对无证经营、污染环境行为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切实消除监管盲区。
会议部署加大资源化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支持企业研发高效拆解装备和绿色冶炼工艺,力争2025年前将锂钴镍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0%以上。同时建立"有进有出"的规范企业动态管理体系,通过资质审核、产能监测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并重点培育10家左右规模化示范企业,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闭环的关键环节,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安全和"双碳"目标实现。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体系化推进新阶段:既通过法规标准筑牢底线,又以技术创新拓展增量空间;既强化政府监管职责,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见效,预计到2030年可形成50万吨/年的规范回收能力,有效缓解资源对外依存度并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此次系统性部署不仅回应了当前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更彰显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决心。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有望成为推动绿色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支点,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更多新能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能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