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正值我国夏粮收购关键期,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今年小麦表现亮眼。截至6月10日,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2.6亿亩,占播种面积的74.7%,其中河南、山东等主产区进度显著加快。新麦品质优、价格稳中向好,政策托市与金融保障双管齐下,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心剂。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小麦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夏粮生产迎来开门红,小麦作为夏粮核心品种,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九成以上。全国各主产区通过推广高产品种和技术优化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益。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1100万亩小麦实现颗粒归仓,二等以上优质麦占比达85%,容重、籽粒饱满度等指标均超常年水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当前新季小麦质量监测显示优粮比例明显提升,为市场化收购奠定了良好基础。
历经四年未触发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于2025年在河南省重新启用。6月7日起,符合条件地区按国标三等1.19元/斤的标准开展收储,较2020年提高0.07元/斤。政策实施后,河南多地基层售粮价格回升至1.18-1.2元/斤,企业到厂价达1.22-1.23元/斤,有效缓解了集中上市期的市场波动。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既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也通过稳定收购主体预期,带动加工、贸易企业加大采购力度。
当前小麦市场价格回升受益于多因素共振。一方面,玉米行情持续走高,华北地区收购价突破1.23元/斤,在河南部分区域已超过小麦价格,饲用替代效应显著增强;另一方面,政策性收储与市场化收购同步发力,截至6月上旬全国累计收购超1700万吨,预计全年收购量将达8500万吨以上。从供需结构看,优质麦需求旺盛,加工企业通过24小时作业加速采购,进一步巩固了小麦在粮食市场中的核心地位。
为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金融机构强化资金供给。农业发展银行提前布局,向河南投放500亿元夏粮收购专项信贷资金,并通过绿色通道实现3小时内完成最低收购价贷款审批。地方农信机构如新乡市分行已发放近2亿元贷款支持企业铺底收储,同时推广线上结算工具提升效率。截至6月,全国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相关贷款超1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为收购高峰期提供了充足“弹药”。
总结
2025年小麦产业展现出政策调控精准发力、市场机制有效运转的积极态势。从产量质量双优到托市预案重启,再到金融保障体系完善,全链条协同确保了农民收益和粮食安全底线。随着夏收进度过半,后续需持续关注区域价差调整及国际粮价传导影响,进一步巩固小麦作为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作用。
更多小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小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