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作为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关键纽带,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旧城镇顺程农机收割专业合作社为例,其通过构建"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近三年累计服务面积突破310万亩,覆盖云南及全国8省区,成为观察农业托管政策落地成效与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托管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顺程合作社自2014年成立以来,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等政策红利,逐步构建起"机械装备+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的立体化服务体系。目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93台,其中甘蔗种植机9台、收获机6台及病虫害防控无人机119台,形成机械化作业能力的核心支撑。通过托管服务费710元/亩的标准化定价模式,在盈江县实现5万亩年度托管面积,较传统人工种植每亩节省成本430元并增产80公斤,直接印证了政策引导下规模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提升路径。
合作社聚焦当地蔗糖产业和冬马铃薯优势产业,创新推出"机械装备入股+全程托管服务"模式。针对甘蔗产业,通过引进升级种植收获设备,将机械化作业覆盖率从2019年的不足30%提升至当前的75%,显著降低单位成本;在冬马铃薯领域,则以4.76万亩托管面积覆盖盈江县该作物总种植量的38%,形成"标准化流程+精准化管理"的服务体系。这种产业聚焦策略不仅推动了县域特色经济规模扩张,还通过整合县域内113台闲置农机和30辆运输车辆组建百人服务大队,实现资源利用率提升与农户增收双赢。
受益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快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政策指引,合作社的服务半径已突破地域限制。目前其业务网络覆盖云南德宏、保山等7个州市,并延伸至安徽、河南等农业大省及东北三省核心产区,年度托管面积超过10万亩。这种跨区域拓展既得益于国家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政策,也反映了农业生产托管从单环节服务向全链条发展的趋势转变。合作社通过建立"固定基地+流动服务队"的运营模式,在保障本地农户"田有人种、稻有人管"的同时,将盈江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跨区域服务范本。
当前农业托管正从简单的生产环节外包向综合化解决方案演进。顺程合作社通过建立包含选种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12项核心服务的"保姆式"套餐,使1167户农户获得全程托管服务,其中60%以上的参与者实现农闲务工与农业生产兼顾。这种模式既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矛盾,也推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数据显示其服务区域农作物产量较传统种植提高23%,综合成本下降18%。未来随着政策对数字技术应用的倾斜支持,托管服务将加速向"智能装备+大数据决策"方向转型,进一步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持续赋能与市场需求驱动下,以顺程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托管组织正成为重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重要力量。通过整合资源要素、创新服务模式、拓展辐射范围,这类主体不仅有效破解了小农户对接市场的难题,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可持续的产业支撑路径。随着2025年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技术迭代加速,农业生产托管有望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多方共赢的新发展格局。
更多托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托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