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科技创新债市场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正加速与前沿技术融合。今日(2025-08-20),监管动态显示14家基金公司集中申报第二批科创债ETF产品,标志着债券市场创新工具化进程进入新阶段。此次扩容不仅延续了首批产品的跨市场布局特征,更在托管服务模式、政策适配性方面展现出显著升级,反映出科技金融与资产管理的深度融合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托管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本次14家基金公司同步推进第二批科创债ETF产品,覆盖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等三个核心标的。相较于首批产品,此次申报在技术层面实现了托管系统的模块化升级,通过智能合约与区块链存证技术提升债券持仓穿透式监管效率。政策端的定向支持亦是关键驱动因素:2025年《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版明确放宽科创债ETF优先准入条件,并增设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债主体的动态风险评估机制。
申报名单显示,华泰柏瑞等8家公募选择上交所上市产品,工银等6家则瞄准深交所平台,形成覆盖沪深两大市场的ETF矩阵。在托管环节,系统架构设计呈现显著差异——跨市场产品采用多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持仓同步校验,而单市场产品则依托交易所直连系统优化结算效率。这种差异化服务模式既符合科技债市场流动性分布特征,也响应了监管部门关于“分类监管、精准施策”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托管机构呈现多元化态势。除兴业银行延续首批合作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商业银行通过升级智能托管平台参与竞标。相较于2024年首批产品单一托管模式,当前技术架构已支持多中心化账务核对与实时估值服务,这得益于2025年初央行发布的《科技金融专项托管指引》,明确要求托管机构在系统安全等级、数据跨境传输等方面达到增强型标准。
此次科创债ETF扩容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技术驱动新阶段。通过整合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等核心技术,托管服务正从传统资金保管向风险控制中枢转型;而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则为科技金融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多元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未来科技债产品生态将形成“申报-发行-托管”全链条数字化闭环,进一步激活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
更多托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托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