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在2023年8月正式实施《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行业进入精细化监管新阶段。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强化了对战略资源的管控力度,更引发市场对未来稀土供需格局及价格走势的高度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3年8月发布的《暂行办法》通过简化指标下达流程、明确监管职责分工,推动稀土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相较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取消了稀土集团分解指标环节,将总量控制指标直接下达至生产企业,并要求企业每月上报产品流向数据。这一调整显著提升了政策执行效率,同时强化工信部在行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对钐、钆等7类中重稀土及其下游磁材实施出口管制后,镨钕氧化物价格已从年初的约40万元/吨攀升至8月中旬的62.5万元/吨,涨幅达55.28%,凸显政策对供给端的刚性约束效果。
《暂行办法》第七条明确将环保达标率和生产效率纳入企业准入标准,直接导致落后产能面临淘汰压力。此前依赖低效产线的企业若无法达到资源回收率或排放要求,将被排除在总量控制指标名单之外。这一机制倒逼行业内技术升级,推动稀土分离冶炼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政策调整通过压缩过剩产能和强化出口管控,显著改变了市场供需预期。2023年稀土开采指标虽延续温和增长趋势,但企业端的精细化管理将减少市场投机行为,进一步稳定价格波动。中重稀土因其不可再生性和在永磁材料中的核心地位,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的需求持续扩张背景下,其稀缺性溢价有望长期维持高位。
中国通过政策组合拳巩固了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控制权。一方面,出口管制范围从上游氧化物扩展至钕铁硼等深加工产品,形成全产业链管控;另一方面,国内产能集中度的提升增强了议价能力。国际市场需求端,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对高性能磁材的需求预计在2025年将推动全球稀土消费量同比增长18%,中国凭借政策引导下的产业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2023年以来的政策变革标志着中国稀土行业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强化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和收紧出口,国内稀土市场正经历从粗放扩张向技术驱动的价值转型。在新能源革命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稀土作为关键战略资源的战略价值将持续凸显,其价格中枢上移与产业集中度提升将成为未来数年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全球供应链格局重构过程中,中国通过政策工具的精准运用,正在巩固并强化自身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更多稀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稀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