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15年上半年23家国际汽车制造商工厂开工率下跌

2015年上半年23家国际汽车制造商工厂开工率下跌

2015-01-01 15:54:34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消息显示,2015年上半年,23家国际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工厂开工率从2014年同期的107.4%下跌至94.3%,开工率下跌至100%以下尚属首次,其中开工率同比增长的企业仅有3家。

  不过,虽然如此,现实反映出的多数情况仍是“供给过剩”。事实上,从前8个月的情况来看,几大合资车企不断官降和各种促销似乎也成为供给过剩的注解。近期又有消息称,多数车企将2015年的高温假延长,以调整自身产能,减轻终端经销商的库存负荷。

  一方面是车企不断增开工厂扩张产能,另一方面却是一些工厂的开工率下降,同时经销商的库存依然高企。近期,新京报记者梳理了部分车企的销量和产量/产能情况,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一窥车企的扩张是否符合当下中国增速放缓的汽车市场。

2015年上半年23家国际汽车制造商工厂开工率下跌

  东风日产

  半年理论产能75万辆

  2014年,东风日产三大中心同时开建,大连工厂10月投产,目前已形成广州、襄阳、郑州和大连四大基地。

  总部花都工厂作为母工厂,着力于入门级、中级轿车以及电动汽车的生产,打造规模化生产工厂;襄阳工厂作为品质标杆工厂,以生产高端车型为主,已于2014年11月生产英菲尼迪国产车型;郑州工厂主导新奇骏和启辰车型的生产;大连工厂于2014年10月也开始生产新奇骏车型。

  到2015年,东风日产四大基地整车年总产能有望从现有的100万辆提升至150万辆。据此推算,东风日产2015年半年理论产能为75万辆。而依据东风日产披露的销量数字,2014年东风日产销量为95.42万辆;2015年上半年,东风日产共销售新车44.11万辆。

  通用汽车

  2018年开工率拟维持在93%

  据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了解,通用汽车2014至2018年发展目标和方案显示,2014年至2018年,通用汽车的合资企业在中国计划投资总额为140亿美元,期间5家新整车工厂和两家动力总成工厂将投入运营。2014年通用在华产能为350万辆,开工率97%;2018年有望接近540万辆,提升54%,开工率将维持在93%的水平。所采用的计算方式均为3人/3班次,每年250个工作日。

  2014年,通用汽车在华的销量为354万辆。而通用汽车预计其在2018年的销量将达到490万辆。

  华晨宝马

  未来两年扩产幅度超过30%

  目前,华晨宝马共有大东、铁西两大整车工厂和一座动力总成工厂。此外,到2016年还将有一座全新的发动机工厂投产,并将生产宝马集团最先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届时,宝马的发动机五大核心部件将全部实现本地生产。未来两年,华晨宝马的整车年产能将由当前的30万辆增至40万辆,扩产幅度超过30%。

  2014年,华晨宝马合资企业旗下的两家工厂总共生产了28.5万辆汽车。同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4年华晨宝马国产车型的销量为27.91万辆。

  大众

  两新生产基地已分别动工

  据德国《商业周刊》据道称,大众在中国的20家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工厂开工率将下调。大众汽车将削减在华产出,部分关键的主力车型产量将下降10%至20%。对此大众方面回应称,工作日数量只是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在于新工厂投用缓解了现有工厂压力。

  据了解,在2014年大众汽车集团各品牌在中国已经形成的产能为300万辆,到2019年前后还将提升至500万辆。从销售数据来看,大众中国与旗下两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共向客户交付汽车368万辆,其中包括进口车22.1万辆,国产车销量为345.9万辆。

  据统计,一汽大众目前的年产能大约是180万辆(半年理论产能即为90万辆),其中长春产能是90万辆,成都是54万辆,佛山是36万辆。而一汽大众2014年总计销售1780888辆,据此计算,2014年的产能利用率接近百分之百。而2015年一汽大众的整体销售表现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带来的便是产能利用率的下滑。根据一汽大众官方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一汽大众整体销量804098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1.3%。

  按照一汽大众2020战略,到2020年年产销规模要达到300万辆。为此,一汽大众将在青岛和天津新建两座生产基地,这两个新生产基地已分别动工,并对佛山工厂进行二期扩建。

  宝骏

  一期产能利用率饱和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乘用车品牌宝骏,位于柳州的宝骏一期工厂具备年产40万辆的产能,1-7月理论产能为23万辆,2015年1-7月,宝骏品牌累计销售21.7万辆。目前宝骏630、730、560等车型均在该工厂生产。

  据上汽通用五菱官方透露,7月18日宣布上市的宝骏560当月销售9158辆,8月达到17128辆,截至9月6日,累计用户订单超过了4.8万辆,加上月销量屡屡突破3万辆的宝骏730,这带来了不小的产能压力。“宝骏一期的产能已严重不足,所以宝骏二期的建成显得至关重要。”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阳表示。据了解,宝骏基地二期项目已经于8月21日竣工,具备年产能40万辆/台整车及发动机、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二期项目投产后,宝骏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将加快宝骏产品的交车速度,有效缓解产能紧张的压力。

  奔驰

  2014年北奔销售占产量97%

  随着北京奔驰NGCC工厂的投产,到2015年年底,北京奔驰的产能将达到25万辆,这对于奔驰2015年30万辆的销售目标有重要作用。从2015年上半年的销售成绩来看,整个奔驰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达16.5万辆,北京奔驰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宏良表示,这与北京奔驰的几款国产车型拉动有很大关系。

  以2014年北京奔驰的销量和产量来看,2014年北京奔驰累计销售14.55万辆,约占奔驰在华28.16万辆总销量的一半,而2014年北京奔驰共有15万辆车下线,销售总数占到产量的97%。

  长安汽车

  产能跟着销量走

  相比其他自主品牌大刀阔斧建厂扩产能,长安汽车对于产能的规划一直比较稳健,处于产能跟着销量走的状态。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目前的产能主要集中在重庆、北京、合肥三大生产基地。目前长安汽车渝北工厂设计年产能28万辆,另据介绍,渝北工厂最高负荷年产能38万辆。而生产高端车型的北京工厂2014年产能达到10.8万辆,该工厂产能今年将进一步释放达18万辆。加上2014年年底才投产的合肥工厂3万辆产能,目前长安现有工厂年总产能约为59万辆。

  2015年1-6月,长安汽车自主乘用车总计销售54.88万辆,按此销量计算,长安汽车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百,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早在2014年广州车展上,长安汽车产品策划部部长谭本宏就表示,“我们目前的产能利用率超过百分之百,是加班加点在做产品”。

  为了缓解产能利用率居高不下的压力,长安汽车进行了一系列的增加产能规划。2015年4月,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将投资33亿元新建最大生产能力为36万辆/年的乘用车生产线;而北京工厂在改造完成后,也将达到年产20万辆的设计产能,这些产能建成后,长安汽车年产能将有望接近翻倍,达到或突破100万辆。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我们自主品牌的经济效益逐年在改善,为了长远利益,需要在自主品牌上投入更多的资金。”

  长安铃木

  产能利用率颇低,开始代工奔奔

  长安铃木在2014年的产能已经达到35万辆左右,但同样是在2014年,长安铃木制造汽车约16.95万辆,销售16.5万辆,产能利用率还不足50%。这还没有算上长安铃木第二工厂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新增的产能,建成后,长安铃木的产能能力将提升至50万辆。在2015年销售并没有新起色的情况下,产能利用率极低成为一个大问题。

  2015年三月下线并上市的2015款长安奔奔已经开始全面转产长安铃木工厂,未来,长安铃木将每年为长安汽车代工4万辆奔奔。通过代工来自长安汽车的2015款奔奔,长安铃木既解决了其本身产品不足、产能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长安乘用车产品线庞大、产能不足的问题。

  丰田

  2015年起重新开始铺设产能

  从2012年起停止产能扩张的丰田,2015年无法再安静下去了。从2015年起,丰田将开始重新铺设产能。据了解,未来丰田将公布三座新整车厂的兴建规划,其中两座在中国,分别位于长春和广州,另一座位于墨西哥。

  据了解,丰田目前在中国有8条生产线,年产能仍维持在100万辆,而丰田今年在中国的销售目标为110万辆,其中包括合资车型和进口车型。广汽丰田2015年销量目标40万辆,一汽丰田61万辆。

更多汽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汽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