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全国处方药在零售药店销售额已达1321亿元人民币。2018年规模将至1600亿,到2020年自院内向院外迁移的处方药总量有望近万亿元。处方药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分别是非专利药物、罕见病药物、除了非专利药物、罕见病药物以外的处方药。以下对处方药行业特点分析。
处方药行业特点分析,2010年非专利药物全球销售额为600亿美元。到2017年非专利药物销售额达到8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这个增长幅度是近几年最低增长幅度。处方药行业分析指出,2018至2024年,全球处方药的年复合年增长率6.4%,到2024年,处方药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2万亿美元。最近2年,非专利药物占处方药的比重成逐渐减少的趋势。
2010-2017年非专利药物占处方药的比重情况
在国家不断引导处方外流的强有力政策指引下,控制药占比、取消药品加成等措施使得医院不断承压,传导至实操层面的联合招标及二次议价等使得药企盈利空间受限,在各方共同推动下,处方外流势在必行。现从四大市场趋势来分析处方药行业特点。
第一,处方药的增幅会继续高于非处方药的增长,尤其是抗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和慢病治疗用药。处方药行业特点分析,在零售市场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市场份额在2018年有可能相当,甚至处方药会首次超过非处方药的市场份额。增幅方面,处方药会延续2015年以来的趋势,依然高于非处方药的增长。其中,生物药会增速最快,化学药增速会快于中成药。在化学药中,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以及代谢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治疗用药尤其需要关注。
第二,药店处方药销售的专业化要求会越来越高,提升专业化程度的各种模式会进一步发展。处方药行业特点分析,尤其会聚焦在慢病管理(健康档案和大数据)、DTC/DTP专业药房服务模式、MTM处方药零售服务模式(药物治疗管理,其核心要素包括:药物治疗回顾、个人药物记录、药物相关活动计划、干预和/或提出参考意见以及文档记录和随访)等。这些专业化服务模式,顺应医改政策,真正满足医院、患者、药企等相关多方的需求。然而,专业化要成为核心竞争力,需要体现在药店的仓储能力、质量保障体系、物流配送能力等硬件方面,更需要体现在专业药事服务能力、健康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供等软实力方面。
第三,专业、合规、标准建设会加快,外延技术和互联网手段会进一步运用,大数据和处方共享模式会层出不穷。处方药行业特点分析,国家将实行药店的分类分级管理,成为三类3A级药店将是承接医院外流处方、做DTC/DTP模式、做MTM服务模式药店的基础条件。因此,零售药店应提前研究国家关于药店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和标准,提前做好专业化能力提升。互联网聚焦构建“处方来源+远程审方”第三方平台,也会成为一种趋势,这是目前解决药店处方来源的一个路径,可关注广西梧州的模式。另外,要持续关注各类慢病管理,重塑药店处方药销售的核心价值。
第四,与基层医疗的联动和融合。处方药行业特点分析,分级诊疗的全面落地实施,会将大量的慢病和常见病患者从大医院分流,而转向基层。如果能和区域性基层医疗在药物服务方面进行联动和融合,药店的处方来源将会相对稳定和可靠。像北京市场取消基层医疗的药房,引导到零售药房实现药品的销售、使用及后续专业服务,这也会是一种趋势。
处方药行业特点分析,目前处方药外流主要有三种模式在进行,一种是老百姓拿着医院的处方自己到院外购药,这种类型目前占绝大部分,属于处方药的自然外流。另外一种是DTP模式,即制药企业将产品直接授权给药房做经销代理,省却代理商,患者在拿到医院处方后就可以在药房买到药物并获得专业的用药指导。还有一种则是处方药企业自己设立一支零售队伍,专门把药品进行零售化销售。张小平说,未来这三种方式将各领风骚,各自会牵引一部分市场出来。
更多处方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处方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