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血液制剂行业的复合增长率为27.8%,到2019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557亿元。血液制品行业主要是从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是解决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储存的问题。以下对血液制剂行业投资分析。
血液制剂行业投资分析,目前我国血液制剂行业市场规模为190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除人血白蛋白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其余各类血液制剂我国人均用量普遍尚小。血液制剂行业分析指出,以发达国家平均使用水平计算,行业拥有一倍以上成长空间,预计未来5年我国血液制剂行业有望保持20%的复合增速,到2020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400亿元以上。
2014-2017Q3血液制剂公司营收(亿元)情况
血液制品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或重大灾害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血液制品因在某些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及医疗急救等方面有着其它药品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市场空间巨大。现从三大市场前沿产品来分析血液制剂行业投资。
血液制剂行业投资分析,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是长效人凝血因子的研发。普通人凝血因子在人体类代谢的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患者需要每周注射人凝血因子以维持体内因子水平。而人血白蛋白在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以人血白蛋白为载体,将人凝血因子结合在上面,以延长凝血因子的代谢周期,使得病人的注射频率降低,增强病人的依从性。
国外:2012年7月5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Biogen Idec及其合作伙伴瑞典制药公司Swedish Orphan Biovitrum(SOBI)共同宣布,启动长效重组凝血因子VIII Fc融合蛋白(rFVIIIFc)及重组凝血因子IX Fc融合蛋白(rFIXFc)的在A/B型血友病患者的两项儿科临床试验。而Prolor生物科技公司宣布长效凝血因子Factor IIa药物(VIIa-CTP)用于治疗血友病实验鼠大获成功。
国内:空白
各国加大了对重组人血液蛋白的研究,目前已经有重组人血白蛋白、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等产品问世。血液制剂行业投资分析,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人血蛋白组分,具有成本低、病毒污染几率小、产量不受采浆量限制等优势,技术一旦成熟,将有取代直接从人血中提取血液制品的可能。我国目前有华北制药、上海莱士等多家企业开展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的研发。
人血白蛋白分子结构简单,将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实现用基因重组技术规模化生产的血制品。由于技术和政策上的原因,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目前只能做到培养基级,只能做作为疫苗辅料使用,还不能直接在临床使用。
人血白蛋白作为疫苗的培养基成分,需求量也非常大。全国仅狂犬疫苗一个品种每年需求人血白蛋白就在14 吨左右,目前整个市场对血源白蛋白的年需求量为30-40 吨,预期5 年内市场需求将达到60-80 吨。随着疫苗企业的扩产以及国家对于疫苗辅料要求的提高,培养基级的人血白蛋白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国内仅华北制药研制成功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生产线,其厂房和设备均按照FDA 的标准设计、施工和建设,设计产能达到60 吨,预计明年开始贡献收入。由于临床用人血白蛋白供应本来就很紧张,重组人血白蛋白的出现并不会给临床用血制品带来实际影响。
国外: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主要是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其”,止血的药品;于1999年首次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在我国2002年获得临床批件。
血液制剂行业投资分析,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等产品早已问世,用于血友病患者的治疗;德国拜耳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Ⅷ药物拜科奇(Kogenate)最先获准进入国内市场;2012年我国批准百特公司第三代重组因子产品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ADVATE(百因止)上市。
国内:从美国归来的康奈尔大学杜福良博士组建了兰诺生物团队回国创业,利用转基因技术兰诺生物技术无锡有限公司正在开发的重组蛋白药物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随着持续的经济发展、产品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长,更多患者有能力使用血液制品,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血液制剂行业投资分析,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社区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和完善以及医保目录扩容落地,重点城市血制品临床适应症扩展,二三线城市血制品使用更加普及。
更多血液制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血液制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