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从两三家生产企业,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数增加到70家左右。随着我国推动药品生产工艺升级,血液制品企业间兼并、整合加速,血液制品行业的集中度加强。以下对血液制剂行业布局分析。
血液制剂行业布局分析,2016年国内28家国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26家维持正常生产(新疆德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取得GMP证书,未正常生产;哈尔滨派斯菲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16年年中被收回GMP证书,截至目前未正常生产),进口企业达12家。血液制剂行业分析指出,国内企业正常运作的浆站总数达218个,全年投浆约6212吨。
2016年血液制品批签发情况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起步较晚,由于禁止设立新的血液制品企业,国内的血液制品企业数量一直保持在30家左右,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在150个左右。同国外的血液制品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单位数量血浆的产值偏低、终端消费结构滞后。由于具备垄断的前提,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整合并购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现从各国发展状况来分析血液制剂行业布局。
血液制剂行业布局分析,美国年采浆能力占到全球的70%左右,2014年采浆量3.2万吨,有近500个单采浆站。一半满足本国,一半可供出口。
美国血制品发展阶段:
①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血制品供给增加,白蛋白为主的需求减弱,导致产品过剩,价格下滑,而成本却不断上升,市场规模年增速不足5%。在此背景下FDA出手调节,部分企业退出,行业兼并重组拉开序幕。
②2005年-2011年,血制品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
③2012年之后,接近饱和,再度平稳发展阶段,5%左右,存在结构性的机会,比如重组凝血因子。(下文有关于此的对比分析)
血液制剂行业布局分析,欧洲大多数国家和我国类似,基本本国控制,除了德国在浆源控制上相对开放,其他国家比较严格,浆站申请数量非常缓慢,这也就决定了欧洲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但是欧洲血浆提取技术基本在先进水平。
澳大利亚2000万人口,采浆量达到350吨,效率较高。血液制剂行业布局分析,不过其国内血制品市场比较封闭,血浆的采集主要是该国的十字会负责,并将所采血浆委托给本国CSL公司生产,该公司也是唯一在澳大利亚设有加工工厂的企业。随着市场对免疫球蛋白制品的需求增加,澳大利亚血浆量供不应求,所以澳大利亚每年都会有一定的进口。
血液制剂行业布局分析,亚洲日本和韩国,基本实现自给,个别品种如凝血因子采用进口的方式解决供应不足。印度人口较多,对血制品的需求和我国类似,但是该国无论是浆站数量和血浆提取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
血液制剂行业布局分析,我国血液制品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逐渐增多,国内龙头企业采用并购为主、自建为辅的浆站扩张模式获得了高速的发展。未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以及行业自身的发展,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垄断格局将进一步加深。
更多血液制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血液制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