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体积的55%。国际血制品巨头企业能从血浆中提取20多种蛋白成分,大部分厂家都能够从血浆中提取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血源性凝血因子以及蛋白酶抑制剂等产品。以下对血液制剂行业概况分析。
血液制剂行业概况分析,2015年国内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由2011年109亿元增加至165亿元,近五年年CAGR为17.8%。随着血制品价格放开、浆站审批数量增加、产品结构优化等,血液制剂行业分析预计2015-2019年血制品行业的CAGR为27.8%,到2019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 557亿元。
2011-2019年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我国血液制品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从两三家生产企业,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数增加到70家左右。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推动生产工艺升级,大部分小型生产企业被淘汰。现从三大有利因素来分析血液制剂行业概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品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国内血液制品的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血液制剂行业概况分析,血液制品正被越来越多的重大疾病所急需,如人血白蛋白适用于癌症化疗或放疗患者、低蛋白血症、烧伤、失血创伤引起的休克、肝病、糖尿病等;人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预防麻疹和传染性肝炎;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需求越来越大。预计短期内,血液制品的供需紧张不会缓解。
血液制剂行业概况分析,目前血液制品供应的紧张局面,主要原因是原料血浆的缺乏。为缓解血液制品供需紧张,卫生部此前提出“十二五”期间血液制品“倍增”计划,即“十二五”期间我国血液制品供应量力争比“十一五”末增加一倍。
国家还将加强血液制品产业扶持力度, 研究出台血液制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2012年初,针对血液制品供应的紧张局面,卫生部发文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并适当扩大现有单采血浆站的采浆区域,提高血浆采集量;要求各地在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时,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倾斜, 引导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血浆综合利用率。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将建立起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医保政策将更加完善,对血液制品的使用也将提供更多的覆盖。血液制剂行业概况分析,各地大病保障也已开始试点逐步将血友病等需长期使用血液制品的疾病纳入保障范围。随着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人们健康水平将逐步提高,患者负担也有望减轻,这将增加对血液制品的需求。
血液制品生产的主要成本来自原料和研发,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血浆的综合利用率。血液制剂行业概况分析,血液中有150余种蛋白及因子,国外技术较好的公司能分离提取出22~24种,我国能够生产的产品种类在血浆综合利用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上述各企业在企业年报中也均提及,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效率,拓展产品线,改善产品结构,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
更多血液制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血液制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