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在政策引导和技术迭代的双重推动下持续释放增长动能。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同比大幅攀升,产业链价格回暖带动设备订单回升,行业正从“内卷式”竞争转向以技术升级和价值提升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周期。随着全球及国内新增装机预测值上调,光伏产业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预测已从此前的531-583GW上修至570-630GW;同期国内目标则由215-255GW提升至270-300GW。这一调整反映了行业对供应链优化、技术突破及政策支持的信心。
全球市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分布式光伏需求爆发,以及欧美地区能源安全战略推动的大型地面电站建设。国内方面,工商业绿电直供、海上光伏等场景拓展为装机量提升注入新活力。
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累计发电量达5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平均利用率达到94%,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得益于高效组件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当前量产N型TOPCon电池效率突破26%,钙钛矿叠层技术实验室转换效率接近34%,推动系统发电能力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行业正从“降本优先”转向“提质增效”。设备端数据显示,头部企业已签订超30GW的高效BC组件产线订单,钙钛矿整线设备进入量产验证阶段。国产光伏设备厂商凭借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在PERC、TOPCon、HJT等工艺路线中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2025年7月以来,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价格企稳回升,头部企业订单结构呈现显著技术导向特征。以智能化改造为例,光伏自动化设备需求同比增长超60%,涵盖TOPCon工艺升级、BC电池产线建设及老旧产能替换等领域。
投资数据显示,市场对前沿技术路线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当前光伏产业面临阶段性供需失衡,但结构性矛盾正推动市场出清。政策层面已明确将严控低效产能扩张,并通过绿电交易机制引导企业聚焦高附加值赛道。
企业生存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
1. 技术护城河构建:研发投入强度普遍提升至营收的8%-10%,重点布局钙钛矿叠层、银耗减半等关键技术;
2. 供应链协同创新:设备商与电池片厂商联合开发定制化产线,单GW投资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15%以上;
3. 国际化竞争深化:海外市场本地化制造占比突破40%,带动逆变器、储能系统出口额同比增长70%。
光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拐点
2025年是光伏行业承前启后的转折之年。在装机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技术升级与投资结构优化正重塑竞争规则——高效产能加速替代、国产设备全球领跑、智能化改造深度渗透三大趋势已成定局。展望未来,随着钙钛矿量产突破时间表的临近及“光伏+”应用场景的多元拓展,行业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从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的历史性跨越。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