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业在经历快速扩张后迎来深度调整期。头部企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组件、硅料、电池等环节亏损规模扩大,同时政策层面的“反内卷”行动与市场供需关系变化正重塑行业格局。本文通过梳理产业链数据及趋势,揭示当前光伏行业的核心挑战与发展机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据最新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前五大组件出货厂商(按营收排序)合计净亏损达160亿元人民币。头部企业中,某龙头组件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2.6%,净利润亏损超29亿元;另一主要厂商因产品价格跌破成本线导致经营亏损25.7亿元。硅片与电池环节同样承压:硅片龙头企业营收同比下降17%,净亏损42.4亿元;电池领域代表企业净利润亏损2.6亿元,同比扩大近六成。
尽管部分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局部突破(如某厂商二季度扭亏为盈),但行业现金流整体吃紧。数据显示,五大组件商中四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其中某头部企业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流出超38亿元,另一企业资金缺口达19.5亿元。
2025年第二季度起,光伏行业“反内卷”行动初见成效:低价竞争现象显著减少,硅料、组件等环节价格触底反弹。据市场反馈,7-8月多晶硅价格回升超15%,组件招标价平均上涨约10%。这一趋势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6月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低于成本价销售”定性为违法;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行业倡议组织进一步强化自律机制,呼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而非价格战获取竞争优势。例如,某电池厂商通过提升N型TOPCon电池效率至26%以上,在高端市场实现溢价销售。尽管如此,分析指出政策需持续发力,尤其在规范供应链金融、优化产能布局等方面仍存挑战。
短期阵痛背后,行业正加速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高效组件(如ABC、HJT技术)、智能运维系统及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投资重点。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采用新一代技术的组件厂商毛利率较传统产品高出8-12个百分点,某头部企业通过优化海外高端市场布局,二季度出口占比提升至65%。
长期来看,光伏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
1. 技术迭代主导竞争:PERC向TOPCon、HJT的产能转换加速,预计2026年高效电池市占率突破40%;
2. 产业链价值重构:从单一制造转向“设备+服务”模式,头部企业正通过自建电站与数字化平台延伸价值链;
3. 全球化再平衡:欧美市场对本土化产能要求提升,推动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建厂(如东南亚、中东地区)。
2025年的光伏产业正处于周期性调整的关键节点。尽管上半年亏损规模扩大,但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已为行业复苏奠定基础。随着价格企稳回升及高端市场扩容,预计下半年盈利改善将逐步显现。未来竞争核心将从产能扩张转向技术、成本与全球化布局的综合能力比拼,光伏产业或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