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总量及增速均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其中,人民币存款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住户部门成为主要资金归集主体;非金融企业存款温和回升,而外币存款则在汇率波动下实现显著扩张。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出居民储蓄偏好、实体融资需求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多重互动逻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民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3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总规模达322.1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15.22万亿元,增速6.7%,延续了近年来的稳健增长态势。一季度人民币存款新增量突破12.99万亿元,住户部门贡献显著:居民储蓄增加9.22万亿元,占全部增量的71%,反映出当前消费谨慎与资产配置偏好的结构性调整。
非金融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在一季度增长1.7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回暖,但增幅仍低于住户部门。这表明实体企业融资需求虽有改善,但仍受制于市场需求波动和投资意愿不足的影响。与此同时,财政性存款增加8190亿元,显示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长3090亿元,侧面反映市场流动性向金融中介环节传导的加速。
在人民币存款温和扩张的同时,外币存款表现尤为亮眼。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外币存款余额达9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单季新增量更是达到1069亿美元,创下近年来同期新高。这一增速显著高于本币存款,既受益于跨境贸易结算需求的回升,也与外资机构增持人民币资产时的外汇准备金配置行为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一季度存款数据勾勒出当前经济运行的多维图景:居民储蓄行为强化凸显消费动能修复的渐进性,企业资金面改善为后续投资提供基础支撑,而外币存款的快速增长则折射出跨境资本流动的新态势。这些动态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调整,也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观察窗口。
更多人民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民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