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长三角铁路“五一”假期运输全面启动,预计发送旅客2880万人次

长三角铁路“五一”假期运输全面启动,预计发送旅客2880万人次

2025-04-29 10:07:34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长三角铁路运输迎来新一轮高峰。4月29日,长三角铁路正式启动2025年“五一”假期运输,当天预计发送旅客294万人次。此次假期运输将持续8天,从4月29日至5月6日,预计总发送旅客量将达到2880万人次,同比增长6%,日均发送旅客360万人次。这一数据表明,铁路运输在假期出行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民众中长途旅行的首选方式。

  一、假期客流特点:出行范围广、高峰时间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铁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今年“五一”假期是继春节后的第二个较长假期,适宜的气温和连续的假期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跨省中长途旅行热情。1500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客流成分以旅游和探亲为主。与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相比,此次“五一”假期呈现出出行范围更广、高峰时间更长、日均客流更大等特点。

  从客流分布来看,假期运输前三天(4月29日至5月1日)将集中出发,后两天(5月5日至6日)将集中返程。预计客流最高峰将出现在5月1日,当天发送旅客量有望超过今年清明节当天创下的单日客发纪录(419万人次)。

  二、热门方向与线路:长三角多地客流火爆

  从客流方向来看,长三角多地去往北京、广州、福州、厦门、长沙、青岛等地的客流异常火爆。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中心城市与扬州、连云港、盐城、黄山等旅游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也极为频密。热门线路主要包括京沪、京港、杭深、沪昆、沪宁、沪杭、宁杭、合福、宁安、沪苏通、连镇、徐连等直通和管内高铁线路。

  三、运力安排:增开列车与重联运行并举

  为应对“五一”假期客流大幅增长的预期,长三角铁路部门统筹运力安排,采取基本运行图方案、“五一”临客方案、应急方案三个批次安排运力。旅客列车开行总数将达1600对左右。直通方向在图定29对直通高峰线的基础上,计划增开56对直通旅客列车,主要方向为长三角来往华中、华南、中原、西北、华北等地区。管内方向在图定39对管内高峰线的基础上,另计划增开管内旅客列车174.5对,主要方向为长三角区域内热门旅游城市所在地。

  此外,铁路部门还将采取组织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普速列车加挂车辆等措施增加运力和席位。根据客运大数据分析,铁路部门将持续关注火车票售出情况,适需启动应急方案,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假日出行。

  四、车票销售情况:多地车票紧俏

  截至4月29日8时,4月29日至5月1日,长三角多地去往武汉、长沙、福州、厦门、青岛等多个直通方向车票基本售罄。浙江、上海去往徐州、蚌埠、合肥、安庆等方向,上海、南京去往盐城、淮安、扬州等方向,上海、杭州去往宁波、台州、温州等方向车票紧俏。为应对假期旅客集中出行,4月29日,长三角铁路部门在启用高峰线的基础上,增开旅客列车135列,组织238列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加挂普速车辆100辆。

  五、出行提示:关注动态信息,提前安排行程

  铁路部门提醒,“五一”假期运输期间动态开行列车较多,广大旅客应及时关注车站公告或铁路12306网站信息,提前安排行程。暂未买到车票的旅客,可使用中国铁路12306网站、12306手机APP中的候补购票功能候补购票。长三角许多城市有两个及以上火车站,出行前务必确认乘车信息,避免因跑错车站耽误行程。

  长三角铁路“五一”假期运输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假期出行高峰的到来。通过增开列车、重联运行等措施,铁路部门有效提升了运力,满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广大旅客应提前规划行程,关注动态信息,确保假期出行顺利。铁路运输在假期出行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得到体现,为民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

更多铁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铁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