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磁浮铁路应用推广提速 磁浮技术拉开中国铁路未来发展

磁浮铁路应用推广提速 磁浮技术拉开中国铁路未来发展

2016-01-01 13:31:1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磁浮铁路是我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铁路线,线路2016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这种先进轨道交通运营技术的国家。

  10月28日,中铁磁浮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磁浮公司)在湖北武汉揭牌。这是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倾力打造的我国第一家专业化、产业化的新型城市轨道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表示,这对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意味着中国将迎来“磁浮时代”。

  噪声小 爬坡能力强 建造成本低

  磁浮铁路分高速和中低速两种。2016年5月6日,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长沙磁浮快线正式通车。该线路全长18.5公里,总投资46亿元,最高时速100公里。“运营近半年,效果非常好。”中国铁建副总裁夏国斌表示。

  与地铁相比,中低速磁浮铁路到底有何优势?“噪声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建造成本低,安全指数高。”钱清泉介绍,地铁运行产生的噪声一般达80分贝,而磁浮列车约为60分贝,相当于普通人正常对话的声音大小,更适宜在繁华城区内穿行;地铁爬坡度为3.5%,转弯半径为250米,而磁浮列车爬坡度为7%,转弯半径最小为50米,更容易过江、过河,拆迁量小。

  此外,地铁平均每公里造价约6亿元,年运营成本为总投资的4.4%左右,而长沙磁浮快线每公里成本约2.3亿元,年运营维护费为总投资的1.2%左右。“辐射等安全问题更不用担心。”钱清泉表示,磁浮列车车辆内电磁辐射的安全限值和地铁同一标准。不过,其劣势是运量小,每趟列车运力约450人,比地铁少一半。

磁浮铁路应用推广提速 磁浮技术拉开中国铁路未来发展

  高速磁浮看中国铁路未来发展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将启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等三大项目研发。这是我国首个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专项,标志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专项试点拉开帷幕。

  磁悬浮列车,将成为新一代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我国对此也进行着相应的研发准备工作。1995年中国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研制成功,2003年上海开通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磁悬浮专线,2016年上半年湖南长沙的低速磁悬浮再次投入运营,再到中国欲自主开发研究高速磁浮列车,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技术引进到自我创新,从合作研发到独立自主创新,中国高铁标准正逐渐超越过去的“欧标”与“日标”,逐步将“中国标准”推向了“世界标准”,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我国科研院所在车辆悬浮和驱动技术上进行了30多年的探索,进行了几代样车的试制,已具备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的各种能力;同时还拥有成功开发建设世界最大规模高速铁路网和最高运营速度高速列车的技术实力,有条件加快实现高速磁浮技术的产业化,在新一轮的世界交通技术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对于高速磁悬浮列车,中国中车表示,目前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攻克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悬浮、牵引与控制核心技术,形成中国自主并具有国际普遍适应性的新一代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核心技术体系及标准规范体系,具备中、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化与产业化能力。

  2016-2021年中国铁路建设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铁路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和重要物资的输送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铁路是当今时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和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2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平均运营速度、建设水下隧道等多项指标均创下世界纪录。

  虽然我国磁浮技术还在发展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运营经验的积累,中国高速磁浮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和变化。

更多铁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铁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