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AI算力、汽车电子和国产替代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而消费电子的疲软和部分企业的转型阵痛则拖累了整体表现。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再到上游的设备和材料,各环节的企业表现各异,反映出半导体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在芯片设计领域,AI算力需求的爆发为部分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增长。以寒武纪为例,该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达到3.55亿元,同比增长256.82%。这一业绩的飞跃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的持续拓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另一家芯片设计公司海光信息同样表现不俗,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4.00亿元,同比增长50.76%;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75.33%。公司围绕通用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市场的需求增长,推动了营业收入的快速提升。
在封装测试环节,长电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93.4亿元,同比增长36.4%,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50.4%。这一业绩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先进封装市场订单的增长,以及公司财务并表的影响。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增长。卓胜微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56亿元,同比下降36.47%;归母净利润亏损4662.3万元,由盈转亏。公司表示,消费电子行业周期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较弱,导致本期收入相比上年同期下降。此外,公司正在从Fabless模式向FabLite模式转型,自建产线的资金投入过大,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本土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北方华创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82.06亿元,同比增长37.90%;归母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增长38.80%。公司多款新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推动了营业收入的显著提升。
另一家设备企业万业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达94.09%,显示出公司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业务领域的快速发展态势。公司设备与材料业务合计收入占比约75%,表明其业务结构更加优化,未来将更加受益于半导体产业的增长。
在EDA与IP领域,企业的业绩表现分化明显。芯原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22.49%,但净亏损扩大至2.2亿元,同比下降6.45%。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6.64个百分点至39.06%,叠加研发费用增长4.53%至3.01亿元,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
相比之下,广立微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6648.49万元,同比增长51.43%;归母净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40.11%。华大九天和概伦电子今年第一季度也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显示出公司在财务和业务发展方面的良好态势。
总结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AI算力、汽车电子和国产替代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而消费电子的疲软和部分企业的转型阵痛则拖累了整体表现。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再到上游的设备和材料,各环节的企业表现各异,反映出半导体行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更多半导体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半导体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