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光伏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价格持续下探导致企业大面积亏损,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形成双重挤压,超过15万从业者被迫离场,30余家知名企业已宣告破产。这场由技术迭代加速、政策变动及市场供需失衡引发的行业洗牌远未结束。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在2024年三季度全面跌破现金成本,硅料从高点36元/kg跌至18元/kg区间,组件价格最低触及0.57元/W。短暂反弹后需求回落导致新一轮下跌,预计下半年组件价格可能进一步下探至0.50.6元/W区间。这种剧烈波动使企业经营风险陡增,行业复苏需硅料回升至55元/kg、组件单价重回0.8元/W以上。
2024年光伏上市企业中40%陷入亏损,十大龙头企业累计亏损超530亿元。73%的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17家企业出现负毛利。即使在政策预期支撑下,一季度财务表现仍显脆弱,多数主材龙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行业整体负债突破3万亿元,超过七成上市企业资金净值为负。
2024年光伏上市企业累计减员超15万人,头部十家企业裁员占比达80%以上。隆基、天合等龙头企业通过组织架构重组压缩非核心岗位,海外企业同步开启裁员潮。随着行业进入"新常态",更多从业者将面临职业转型压力。
截至2024年已有30余家知名企业宣告破产,涉及制造、辅材等多个环节。天眼查数据显示,超23万家光伏相关企业经营异常。地方保护与国资收编延缓了淘汰进程,主产业链产能过剩问题持续恶化:硅料1447GW、组件1428GW的产能规模,对应全球装机需求理论消化周期超过三年。
TOPCon产能在两年内从15%市占率飙升至80%,行业累计形成有效产能700GW,在建项目更突破1300GW。设备价格腰斩暴露资产泡沫,2023年采购的1.7亿元/GW设备如今二手市场仅值5000万元。叠加杠杆融资影响,部分企业面临资不抵债风险。
光伏企业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规模同步激增,但上游企业通过延长付款周期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中小供应商。这种"三角债"困局导致大量非上市企业在产业链博弈中加速消亡,成为行业洗牌的隐形代价。
尽管国有资本尝试介入重组(如一道新能被地方国企控股),但龙头企业普遍缺乏收购意愿。隆基等头部企业明确表示暂无资产收并购计划,认为现有标的债务负担过重且技术路线匹配度不足,行业整合进程仍将漫长。
总结:光伏产业正经历从"红海竞争"向"深度重构"的阵痛期。价格战、产能过剩与技术同质化叠加冲击下,2025年或将见证更多企业出局。这场洗牌不仅关乎市场份额争夺,更是对行业生态链的一次系统性重塑。在技术迭代加速与全球需求波动双重压力下,唯有通过真正确良性的产能出清与创新突破,才能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