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随着中美经贸政策的缓和信号释放,两国间的海运与空运市场展现出强劲复苏势头。运价指数大幅反弹、货量集中爆发、供应链压力陡然上升等现象频现,反映出贸易主体对短期窗口期的积极应对策略。在多重因素交织下,跨境物流行业正经历新一轮结构性调整。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航运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近期数据显示,中美航线运价与货量均呈现显著回升趋势。5月12日中美发布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后,市场对短期贸易环境的乐观预期促使企业加速库存囤积。这种“抢运”行为直接推高了跨境运输需求,尤其在美线市场上形成旺季提前启动的局面。分析人士指出,部分企业因担忧后续政策变化,在90天窗口期内集中出货,导致短期内运力紧张态势加剧。
上海航运交易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4月间,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指数连续三月环比下跌,其中美西航线跌幅达6.7%至8.9%,美东航线同步下滑5.8%-16.9%。然而转折出现在五月:截至5月16日发布的SCFI指数显示,综合指数回升至1479.39点(环比+10%),美西基本港运价单周暴涨31.7%,部分航商报价在20天内从2400-2900美元/标箱飙升至3700-4550美元,涨幅超55%。新加坡与伦敦的行业高管透露,上周美西航线运价已上涨8%,并计划在未来十日内进一步上调最高达50%。
当前市场担忧美国港口处理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分析显示,若未来两个月船东持续增加中美航线运力,大量到港货物可能超出码头吞吐极限,导致船舶被迫滞留海上等待卸货。这种连锁反应不仅会消耗本已紧张的运力资源,还可能导致部分船舶无法按计划返航,进一步推高运输成本与交货周期不确定性。
除海运外,中美空运需求同样显著反弹。以宁波至纽约航线为例,空运价格较此前上涨约10%,舱位紧张状况明显加剧。行业观察指出,尽管亚马逊出货量回升与普通货物运输恢复共同推动市场需求,但由于空运依赖货机及客机腹舱资源,新增运力受限于飞机采购或租赁周期,短期内难以匹配激增的货运需求,价格调整成为主要供需调节手段。
综合来看,供应链紊乱、海外补库存需求与潜在塞港风险将共同支撑二季度航运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尽管当前部分航线尚未出现全面爆舱现象,但全行业运价上涨趋势已不可逆转。值得注意的是,90天政策窗口期仅能缓解短期焦虑,中长期贸易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对跨境物流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总结
本轮中美航运市场的快速复苏既源于政策缓和带来的需求释放,也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与弹性不足问题。运价波动、运力调配压力及潜在港口拥堵将持续考验行业韧性,而贸易政策走向更将成为决定后续市场走势的关键变量。在可见的未来,跨境物流参与者需密切跟踪供需变化,在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寻求平衡点。
更多航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航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