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化工领域非法生产引发的安全事故,暴露出部分企业为谋取私利铤而走险、漠视安全生产法规的恶劣行径。应急管理部通过典型案例通报警示社会:非法化工生产不仅严重威胁从业人员生命安全,更可能造成区域性公共安全风险。2025年以来,各地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源头治理和全链条打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化工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3月20日,河南省周口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3人受伤。调查显示,涉事企业将厂房层层转租给不具备资质的关联公司,在未对生产物料开展危险性评估的情况下擅自组织非法生产。监管部门依法取缔两家涉案企业,并对11名主要责任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案例暴露出租赁环节监管缺失和安全生产责任悬空问题。
2025年3月11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非法开展中试生产时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4人受伤。涉事企业在未对新型化学产品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擅自组织试验生产,在物料晾晒环节突发剧烈反应引发爆炸。企业主要负责人等5名责任人已被刑事立案侦查,凸显化工新产品研发必须严格履行安全论证程序的重要性。
2024年11月至2025年3月期间,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查处某化工公司非法生产案件。经查,实际控制人自2014年起利用备案项目掩盖非法超范围生产硝基胍等危险化学品行为,累计持续违法达6年之久。监管部门对4家关联企业实施联合执法,依法拆除生产设备并进行行政处罚,5名责任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案反映个别企业长期规避监管的恶劣行径。
2024年11月17日,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应急管理部门在专项排查中发现一处隐蔽生产乙硫醇的非法窝点。不法分子利用废弃养殖场掩盖刺激性气味,使用氯乙烷等危险化学品进行违法生产。监管部门迅速联合公安、环保部门实施现场处置,查封危化品原料及生产设备,并对6名涉案人员刑事立案侦查。该案件再次敲响偏僻场所监管警钟。
综上所述,2024年底至2025年一季度查处的典型案例表明,化工非法生产呈现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严重冲击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应急管理部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强化行刑衔接机制,对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实施精准监管。各地监管部门正通过"四不两直"检查、举报奖励等创新手段,构建群防群治的立体化防控网络,坚决遏制非法化工生产滋生蔓延。
更多化工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化工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