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重庆银行梁平支行通过全国首笔"集体林地经营权+生态产品价值"组合抵押贷款业务,向百里竹海景区开发主体授信4500万元。该案例标志着重庆绿色金融在生态资源资产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盘活林业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作为国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区县,梁平通过政银协作成功破解林权抵押融资难题,将绿水青山转化为支撑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银行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重庆银行针对林地产权分散、证地不符等痛点,联合当地林业部门建立规范化的经营权登记机制。通过实地勘测与权属核验,在百里竹海景区完成1053亩集体林地的精准确权,有效解决了抵押物权属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该模式为后续生态资源资产证券化创造了标准化条件,确保金融活水能够安全注入林业产业。
依托《重庆市林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导则》,重庆银行创新引入专业评估体系,对项目区域内的森林碳汇、景观价值等进行量化分析。经过多维度测算,最终确认1053亩林地的生态资产总价值达2.1亿元,其中包含竹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效益。这种将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可计量经济参数的方法论创新,为同类项目提供了评估范本。
重庆银行突破传统林权抵押局限性,创造性地将"集体经营权+生态产品价值"进行资产打包,设计出复合型信贷产品。通过动态监测林地资源保值增值能力,以4500万元专项贷款支持民宿集群、竹产业深加工等绿色项目落地。这种融资模式既保障了金融机构风险可控,又让沉睡的生态资源获得持续变现通道,实现"资源-资产-资本"的价值跃迁。
此次金融创新实践具有多重示范效应:在政策层面验证了双试点区县改革成效;在技术层面完善了林业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在产业层面为康养旅游、林下经济等业态注入新动能。重庆银行通过绿色信贷规模突破700亿元的持续探索,正将"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金融工具。未来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和绿色金融产品迭代,这种创新模式有望在全国集体林区形成规模化推广效应,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更多银行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银行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