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正文】
在国家战略资源布局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稀土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截至2025年6月,全国多地通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两个稀土基地",形成以江西赣州、内蒙古包头、浙江宁波为核心的多极发展格局。福建省凭借占全国前三的离子型稀土储量(其中长汀县远景储量达53万吨以上),正加速释放后发优势,在产业竞争中占据重要席位。
福建龙岩市长汀县作为国内关键稀土产地,其探明稀土储量已超2.1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八分之一。该地区独特的"中钇富铕型"离子型矿床具有品位高、易开采等特点,且矿山保护完好,为长期可持续开发奠定基础。与传统产区相比,长汀县通过差异化定位,在保障国家战略资源供应的同时,正成为东南沿海稀土产业链延伸的重要节点。
以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为核心平台,长汀已形成"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应用器件-资源回用"的完整链条。例如园区内企业通过技改项目实现年处理5000吨稀土产品的产能升级,同时钕铁硼磁铁合金等高端产品出口量突破2000吨/年,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这种纵向整合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强化了区域产业的协同竞争力。
面对国际客户对30%以上回收原料占比的要求,长汀正加速推进稀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建立闭环回收体系,企业将冶炼分离后的铁、铜、铝及塑料等副产品转化为其他产业原材料,使综合利用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2025年签约的技改搬迁项目中,仅土方平整阶段即完成投资2000万元,凸显出在循环经济领域持续加码的战略决心。
在全球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背景下,我国稀土材料出口量占全球75%以上。但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的短板仍制约竞争力提升。长汀等地通过园区化集聚和龙头企业带动(如某钨业控股公司主导的精深加工体系),正推动行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未来随着技术标准升级与产业集中度提高,稀土产业链的安全性与国际话语权将获得进一步增强。
【总结】
2025年的中国稀土产业已形成"资源-技术-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以长汀为代表的新兴产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和布局循环经济,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同时,持续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随着资源回收体系的完善与高端应用市场的拓展,我国稀土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新能源革命提供坚实支撑。(数据截至2025年6月)
更多稀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稀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