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中国住宅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差异化发展特征显著。截至2025年8月,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达16910元/平方米,在改善型项目集中入市的推动下呈现环比上涨趋势。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持续承压,“以价换量”成为主流策略,政策端则通过渐进式调整释放需求潜力。产业布局优化与技术升级正成为“止跌回稳”的关键支撑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住宅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5年8月数据显示,百城新建住宅均价环比上涨0.20%,同比涨幅扩大至2.73%。其中一线城市表现最为突出:北京、上海等核心区域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增长0.48%,较上月增幅扩大0.12个百分点;同比则保持6.88%的显著增速。二线城市市场热度趋稳,环比涨幅收窄至0.21%,同比上涨1.64%。相比之下,三四线代表城市面临较大调整压力,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25%,同比跌幅达1.06%。
与新房市场的结构性分化不同,二手住宅普遍面临成交疲软的挑战。8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48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6%,同比跌幅扩大至7.34%。一线城市虽环比降幅收窄至0.55%,但同比仍下跌4.17%;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则延续跌势,环比分别下降0.85%和0.78%,同比跌幅均超过7%。市场数据显示,部分区域通过降低首付比例、放宽利率定价机制等手段加速去库存。
近期多地密集出台调控措施,北京、上海率先优化住宅限购政策: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在五环外或外环外区域可不限购套数,同时将成年单身人士纳入家庭购房认定范围。利率机制方面,上海取消首套房与二套房贷款定价差异,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此外,多地通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提取支付首付等政策强化需求端支持。苏州等地则采取取消限售、推出低月供金融产品等组合拳刺激市场。
国务院会议明确要求房地产行业实现“止跌回稳”,为当前政策方向提供重要指引。从区域视角看,核心城市通过放宽限购挖掘内需潜力,而三四线城市则依赖技术创新提升住宅品质以吸引购房者——例如应用装配式建造、智能家居系统等技术手段优化产品竞争力。进入传统销售旺季的9月,预计房企将加快推盘节奏,叠加政策红利释放,市场活跃度有望阶段性回升。
而言,2025年住宅产业正通过差异化布局应对结构性调整:一线城市依托技术升级与高端项目维持增长动能,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则需借助政策支持与产品创新实现去库存目标。在“止跌回稳”政策框架下,未来市场将呈现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的态势,住宅价格分化趋势或将进一步收敛。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和技术迭代加速,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步转型。
更多住宅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住宅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