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中国风电行业在政策驱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振下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2025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2.0》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将推动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并重点布局海上风电与陆上风光大基地建设。这一战略规划不仅为行业描绘了清晰的技术升级路径,更通过市场化改革红利加速推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风电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增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到2030年、2035年和2060年,全国累计装机目标分别锁定在13亿、20亿及50亿千瓦。这一规划的实施将依托"三北"地区陆上风电基地建设、中东南部分布式开发以及近海深远海海上风电集群化发展三大支柱。据测算,仅陆上风能资源经济可开发量已超过75亿千瓦,叠加海上27亿千瓦的技术潜力,为长期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国内方面,随着三季度风电项目集中开工,陆上平价时代技术降本红利持续释放。海上风电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规划的近海深水区项目正加速推进,推动产业链盈利水平回升。海外市场则成为新增长极,中国风机制造商凭借性价比优势在欧洲、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斩获订单,预计2025年海外交付量同比增幅超40%。行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某头部企业海外在手订单已突破100亿元,2026年全球新增装机中海外市场占比有望提升至30%。
风电技术持续突破正重塑行业竞争力。大兆瓦机组研发使单机容量突破15MW,带动度电成本下降超20%;智能运维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提升风机可利用率至98%以上;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将开发边界拓展至水深60米海域,为深远海项目扫清障碍。政策层面,《深化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通知》推动风电凭借更优发电曲线(与用电负荷高度匹配)和成本优势,在新增装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绿电制氢、零碳园区等新业态的加速落地,进一步释放风电聚合效应——通过"风电+储能""风电+制氢"模式,实现能源系统多场景价值转化。
《宣言2.0》强调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杜绝低价恶性竞争,重点支持关键材料国产化(如碳纤维叶片、IGBT芯片)及核心技术攻关。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已形成全球化布局,从整机出口向技术标准输出升级。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2025年7月已达21.7亿千瓦,其中风电占比较"十三五"末翻倍至26%,印证了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质量提升。
构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
通过政策目标的量化落地、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展的协同推进,中国风电行业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型。未来五年1.2亿千瓦的年均装机规模不仅将巩固我国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导地位,更将以技术输出带动产业链国际化布局。随着绿电应用边界持续拓展和"双碳"目标深化落地,风电作为最具经济性的零碳电源,将持续为全球能源安全与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更多风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风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