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泉州:卖相好的海鲜泡过福尔马林 专家教你如何识别毒海鲜

泉州:卖相好的海鲜泡过福尔马林 专家教你如何识别毒海鲜

2016-01-01 00:00: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买来的海鱼散发出奇怪的气味,在摊点时明明还很光鲜,回到家有的部位却很快烂成渣;深夜在烧烤摊点了几条光鲜的鱿鱼,烤一尝却味同嚼蜡……近期,泉州晚报24小时热线96339接到几位市民反映,怀疑买到了经过福尔马林浸泡处理的海鲜。

  福尔马林是溶度为35%~40%的甲醛溶液,如果摄入人体,对肾脏、肝脏、中枢神经、免疫功能等均有损害,危害可想而知。泉州市面真有人铤而走险吗?近日,记者跟随执法部门随机抽查了几处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并采访业内人士如何识别。

  购买安全的海鲜,还是要到正规的农贸市场或生鲜超市。

  反映

  ★路边买“鲜”鱼 洗出“药水”味

  上周五早上,家住中心市区宝洲街的黄女士见到小区楼下有人挑担卖鱼,便买了3条粉白光滑的白鲳和几斤肉鱼,回家后放进冰箱。第二天,她拿出白鲳解冻,发现颜色变红紫了。用水冲洗腹内,散发出一股“药水”味,搓一下,肉都掉了。

  “我经常买鱼,怎么也没想到,这看起来新鲜的鲳鱼身上也藏有猫腻。”黄女士说,她咨询了老家卖海鲜的亲戚,得知前一段时间是休渔期,现在卖的很多海鲜都是冰冻的,为了延长保鲜期,很可能被商家添加了福尔马林这类的防腐剂。黄女士不敢吃这些鱼,放进冰箱准备找摊贩理论。可是接连几天,这个摊贩都没再出现。

  事后,她和邻居们一聊才发现,也有不少人买到有“药水”味的海鲜。

  无独有偶,不久前,市民何先生在公式埔的临时海鲜摊点买了几斤带鱼,回家清洗内脏时闻上去有点异味。“我对这种味道再熟悉不过了。”何先生曾在医疗机构工作多年,直觉告诉他这鱼用福尔马林浸泡过。

  市民林先生也向记者反映:几天前的晚上他和朋友到市区泉秀街的一家大排档吃烧烤,看着摆出的鱿鱼挺新鲜,就点了几条。没想到吃时鱿鱼一点韧性都没有,细闻下还有股怪味。朋友怀疑鱿鱼不新鲜,被福尔马林浸泡过,与摊贩大吵。摊贩有点心虚,撤了鱿鱼,给他们打了折。

  揭秘

  ★使用福尔马林 保质久卖相好

  华洲水产品批发市场一位不愿具名的海鲜批发商介绍,泉州的海鲜不少来自海南、广东、浙江等地,尤其是休渔期。由于运输过程较长,又逢全年温度较高的季节,仅靠冰冻难以保鲜,一些商家就会先使用“药水”浸泡海鲜再冰冻,特别是价格贵的。

  “我周边没听说有人用(福尔马林)。”这名商家表示,多数海鲜浸泡福尔马林后,颜色更鲜艳、肉质更光滑更有弹性,卖相好。他还介绍了几种鱼浸泡福尔马林后的情况,比如,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沙虾个头比较饱满,颜色也较粉红、鲜亮;黄花鱼浸过后,很长一段时间肉比较紧凑、颜色鲜艳;墨鱼经过福尔马林一泡,肥嫩多了,还更白。

  沿海大通道一家海鲜批发行的阿诚(化名)举了带鱼的例子。他说,带鱼的保鲜期很短,而从打捞到上餐桌得过一段时间,这期间容易变味腐烂,有的商家为了保质、保鲜,就会使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行动

  ★多次突击抽检 未发现福尔马林

  泉州市面是否存在此类现象?近日,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丰泽分局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了辖区的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对在售的海鲜产品进行抽检。本报记者全程目击。

  在东美农贸市场,执法人员随机挑选了几个摊点的冰冻鱿鱼、海蜇、黄花鱼和带鱼。执法人员将取到的样品一一放进化验杯里,再带回食品安全检测室。随后,这些样品被放入5个甲醛检测罐,在样品浸入纯净水中15分钟后,执法人员依次加入甲醛检测液。“要再等待5分钟的反应时间,一旦有甲醛成分,样品会变浑浊,继而颜色变深变紫。”执法人员介绍。5分钟后,抽检的样品颜色并没有变化,说明并不含有福尔马林。

  在田安路双秀海鲜超市,执法人员随机挑选了冰冻的九节虾、墨鱼和黄花鱼。在快速检测后,这几样样品同样未查出福尔马林成分。超市管理人员说,他们超市内部设置了检测室,产品上柜之前都要随机进行检测,一旦有福尔马林及其他非法添加,就不会摆上柜台。

  市区丰海路公式埔渔船停靠的江边和公路边,一二十家海鲜摊点在非机动车道两侧排开,其中有六七家售卖冰冻海鲜。见执法人员要抽检,有的摊贩并不配合,“你剪走一点,卖相就不好了。”在一个摊点前,冰冻海鲜散发出浓浓的腥味,吸引了许多苍蝇。执法人员解释,只需要鱼身上一点鳞片、鱼肉末或者一点点鱼尾巴即可,但该摊贩坚决拒绝。

  在配合的摊点中,执法人员取了黄花鱼、虾仁、带鱼、鱿鱼和鼠鱼的样品。最终检测结果表明,5个样品都不含有福尔马林。

  执法人员表示,这处摊点是自然形成的,并不正规,很多商贩不配合,即便检出问题,因为没有经营主体,也难以处罚。不过他们平常还是进行风险抽检,及时警示消费者。

  分析

  ★四种因素影响 部门屡查难获

  近年来,泉州个别经营者因食品中添加硼砂、水产养殖场喂养孔雀石绿,或被重罚或被判刑,但还未出现浸泡福尔马林被查处判刑的案例。

  事实上,在今年第一、第二季度,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包括海鲜在内的近200批次食品中,也未检测出福尔马林的身影。那么,泉州市场上的海鲜产品使用福尔马林的现象为何“消失”了呢?执法人员认为主要有4种原因。

  首先,违法成本高企是重要因素。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丰泽分局执法人员介绍,今年第一季度,他们对辖区内包括102批次的农产品等进行抽检,其中有60批次为监督抽检,42批次为风险抽检。这102批次中,有7批次产品不合格,包括鲜蛋、蜜饯、包子、小麦及3批次的水产品——贝类、淡水鱼、海虾,存在农残超标、使用非法添加剂等情况。今年第二季度的合格率则达到100%,这个结果连他们都觉得意外,“反复检测,确实如此。”这一批次取样的82批次农产品,囊括了丰泽辖区多家大型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及海鲜酒楼等。

  该执法人员介绍,监督抽检指的是在农贸市场、生鲜超市、酒楼等正规经营的场所进行的取样抽检,而风险抽检则为对那些不具备经营资质、自发的、临时集市或成规模摊点等处的取样抽检。

  “正规农贸市场、生鲜超市都有监管,”执法人员介绍,海鲜从外地运入泉州的批发市场,就要接受检测,进入分销的农贸市场、生鲜超市也需抽检,农贸市场和大型的生鲜超市也有自己的简易检测设备。此外,近年来,我市在农贸市场配备食品安全检测室,可以简易快速地检测出添加、农残等情况。一旦市民怀疑所购买的农产品有问题,可就近快速报检。

  泉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食品安全法》落实力度加强,对于一些农残超标、违法添加等行为,处罚力度加大,违法成本高,商家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升。

  其次,添加环节或已前置。市区田安路一家大型海鲜超市负责人陈先生介绍,前些年业内有听说使用福尔马林等浸泡海鲜,以延长保质期限,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了。“如果有,也是在船只回港或者长途运输途中。”而且添加的多数集中在经济价值高的海鲜。经济类的海鲜产品,供销速度快,添加没什么意义。

  再者,有的消费者购买到有“药水味”的海鲜,直到烹煮时才发现有异味。“没能及时举报,或者缺乏意识不太注意。”一位执法人员说。

  此外,一些临时摊点监管执法难,也是使用福尔马林等非法添加较少查获的原因。流动摊点多数拒绝配合抽检,食品监督执法人员无法采取强制性措施,“需要城管等部门配合才能执行。”

  法规

  ★生产销售有毒食品 最高可判死刑

  近年来,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国家也加大了对食品非法添加化学物质行为的处罚力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第一百二十三条(一)规定,(犯上述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提醒

  ★巧用望闻问切 识别“毒”海鲜

  望:虽然浸泡过福尔马林的海鲜单靠肉眼极难分辨,但仍有迹可循。鱿鱼浸泡过甲醛溶液后,颜色更加鲜亮,表面的黏液减少。海蛎在浸泡过甲醛溶液后,皱褶清晰可见,身上附着的黏液减少,汤水不混浊。其他鱼类若用甲醛保鲜,鱼体表面看起来比较清洁,但鱼目浑浊,眼膜比较模糊。

  闻:新鲜正常的海鲜都带有一些海腥味,但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海产就算清洗过后仍会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只要仔细一闻,便会发现那股在医院也能闻到的药水味。

  问:就是比价格。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海鲜价格一般比正常水发海鲜要便宜,所以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遇到廉价的海鲜要多留一个心眼。

  切:就是捏。经过福尔马林浸泡的海鲜捏起来会比较硬实,摁压鱼体时,感觉不到海鲜应有的弹性。鱿鱼、海蛎表面会变得光滑且无粘感,虾类则会变得又硬又脆,容易断碎。

  ●链接●

  ★用甲醛泡发鱿鱼 小作坊主被判刑

  去年1月9日,山东媒体报道,小作坊主孙某、张某在贩卖水产品的过程中,非法使用含甲醛添加剂泡发鱿鱼。滨州市滨城区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孙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八万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六万元。

更多食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食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