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间融资蓬勃发展,是对现行正规金融有益补充。民间融资的发展壮大,其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暴露出的风险性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市场规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以下对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分析。
① 风险性越发突出。民间融资是游离于正规金融领域之外的一种经济形式, 未被纳入到金融监管和国家信用控制管理系统,几乎不受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制约。正是由于民间融资活动的不规范,民间融资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② 规模越来越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经济体系对金融市场的需要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增长势头,但是受现有运作模式和信贷规则缺陷的制约,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信贷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经济体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民间融资成为了正规金融领域重要而有益的补充,其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十分迅速。
③ 融资利率水平高于正规金融市场。相对于正规金融领域的借贷成本, 我国民间融资市场的借贷利率市场化程度要高得多。
④ 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化。 民间融资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化。 参与主体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 民间融资的形式的也由最初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简单借贷发展到当前居民、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借贷。
近来民间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融资利率处于阶段性高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从目前民间融资市场上资金的供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资金供给方面来说,受到近期股票市场相对走势低迷和房地产市场宏观政策不利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把目光转向了收益率较高的民间融资行业。而资金的需求更是推动民间融资市场不可缺少的动力。2017-2022年中国融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鉴于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国内通货膨胀率又持续在高位,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企业维持日常经营、进行扩大生产、偿还到期债务、满足验资要求需要资金的支持。但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宏观经济不断收紧,商业银行可用于放贷的超额准备减小,信贷量下降。对于原本就难以取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亟待开发,这位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可以说,供需双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为民间融资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更多融资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融资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