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评论 >> 2025年新能源车行业资讯: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升级与退役潮应对策略及数据解析

2025年新能源车行业资讯: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升级与退役潮应对策略及数据解析

2025-03-18 07:36: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球。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与技术迭代加速,如何高效处理数量庞大的退役动力电池成为关键议题。政策层面,《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的出台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而2025年国家对报废旧车置换补贴政策的落地,则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车主选择以旧换新的趋势。面对即将到来的电池退役高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链协同,新能源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迎来全新挑战与机遇。

  一、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质保到期潮来临:续航衰减与成本压力倒逼更新

  2016年首批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部件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已陆续到期。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部分早期车型电池容量普遍衰减至50%80%,续航能力下降显著。与此同时,更换动力电池的成本高达数万元,远高于购买新车的综合支出。叠加国家对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如报废2018年前注册车辆可享2万元单车补贴),大量车主选择置换新车。这一趋势不仅加速了新能源车市场更新迭代,也催生了数量庞大的退役电池处理需求。

  二、新能源车退役电池的双轨出路:梯次利用与再生资源“变废为宝”

  针对不同衰减程度的动力电池,行业已形成两种主流回收路径:当电池容量降至50%80%时,可通过拆解重组用于储能设备、应急电源等场景实现梯次利用;而低于40%的电池则进入再生流程,通过破碎分选提取锂、钴、镍等金属资源。据企业实践数据,正规“白名单”处理企业年均可处理废旧材料万吨级,并产出铜粒、铝粒、正负极材料等再生产品。例如某合规企业在封闭式生产线中严格管控废气排放,确保污染物达标处理。

  三、新能源车电池回收的行业痛点:灰色产业链挤压正规企业发展空间

  尽管政策推动下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逐步提升,但截至2023年底仍不足25%。大量退役电池流入非合规“小作坊”,其通过抬高收购价抢占资源,并采用粗放工艺规避环保成本。这类企业缺乏技术能力与资质,易引发火灾、污染及电解液泄漏风险(如六氟磷酸锂遇水释放剧毒氟化氢)。此外,正规企业的经营压力凸显:某头部处理企业产能利用率仅40%50%,年处理量不足设计值的一半;其环保投入达3500万元/项目,而小作坊拆解成本仅为合规企业的1/2。

  四、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升级:政策强化与产业链协同破局

  为应对行业乱象,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修订《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明确锂回收率需达90%、杂质铝含量低于1.5%等硬性指标。同时,政策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地,要求车企或电池企业主导退役电池回收,并交由合规“白名单”企业处理,从源头阻断非正规渠道流通。此外,政府正整合多部门监管力量,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强化对环保标准与工艺规范的执行力度。

  总结: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需政策、技术与责任共筑护城河

  随着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在2030年突破350万吨,行业亟待构建“生产使用回收”闭环体系。通过强化车企主体责任、提升再生利用效率、打击非法拆解等多维度措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将获得更强保障。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力下,动力电池回收不仅关乎环保安全,更是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更多新能源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能源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延伸阅读

经济日报:攻坚克难扩大新能源车优势(20240807/05:57)

经济日报发文称,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挑战。首先,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压力整体加大。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上升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现象,也是市场活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如果行业长期陷入价格战,大量企业长期难以实现盈利,不利于自主技术创新和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海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美欧国家通过加征关税、收紧零部件原产地限制等手段,抬高进口门槛,围堵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同时,技术路线和市场格局仍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外头部车企之间围绕自动驾驶、续航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更趋激烈,不同技术路线之间的角逐未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重塑市场格局,增加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生命周期“S型”曲线的加速阶段。在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亮点频出的同时,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也更趋激烈。唯有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敏感性,提高国际化综合运营能力,才能在接下来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中信证券:看好新能源车驱动电机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投资机会(20240709/08:24)

中信证券指出,新能源车驱动电机技术持续变革,在向低损耗和高可靠方向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看好非晶定子铁芯、陶瓷球轴承、碳纤维转子的产业化高确定性和渗透率提升,以及对应非晶带材、氮化硅陶瓷球、碳纤维护套的投资机会。

中信证券:仍然看好全年新能源车市销量和出海前景(20240605/10:08)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仍然看好全年新能源车市销量和出海前景,特别是4月底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明显拉动全年销量,中信证券预计板块beta在下半年将好于上半年。长期看,新能源汽车行业自今年起进入了为期2年左右的洗牌期,华为和小米作为最后的新入局者,也将是未来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最大变量。同时,海外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有望不断给汽车行业盈利带来超预期因素。行业表观看似内卷,但技术创新和出海加速才是本质,以端到端自动驾驶、智能底盘、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亦有望对产业链相关公司带来积极催化。中信证券当前维持对汽车板块“强于大市”的评级,重点推荐。

中国银河证券: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20240529/09:14)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当前新能源市场尚未充分在销量上反映出火热的市场需求,诸如小米SU7、理想L6、问界M9等产品仍积累了可观的在手订单,预计伴随产能的顺利爬坡,新能源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

乘联会:5月1-19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41.2万辆 比去年同期增长26%(20240522/15:45)

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1-19日,新能源车市场零售41.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6%,较上月同期增长1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86.3万辆,同比增长32%;5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43.0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7%,较上月同期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317.0万辆,同比增长31%。

山西证券: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需求回暖(20240522/09:20)

山西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需求回暖,汽车以旧换新支持政策逐步落地,新车型电动车持续推出,有望进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终端车企为保证利润仍将给上游传导降本压力,材料供给端产能尚未出清,预计产业链价格将继续博弈。

中信建投:预计美国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170万辆,同比+15%(20240517/08:11)

中信建投5月17日研报表示,4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7万辆,同比+11.0%,环比-1.9%,渗透率9.3%,环比+0.6pct。4月美国插混销量增长趋缓,同比+7.4%,相较24Q1销量同比增长率回落37.6pct。美国IRA细则终版落地,对石墨、电解质盐、粘合剂、添加剂中关键矿物的FEOC界定放宽2年至2027年,定义基膜和涂层属于电池材料而非电池组件,放宽对隔膜的限制;放宽对技术授权模式中“有效控制权”的要求。预计美国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170万辆,同比+15%。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金融行业热门报告

更多

金融相关报告分类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