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宣布了一系列新的货币政策措施,旨在通过多种手段增强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并支持关键经济领域的发展。这些措施涵盖了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政策,预计将对科技创新、消费扩大和普惠金融等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银行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金融管理部门决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约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此外,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从目前的5%阶段性调降至0%,以进一步增加市场资金供应。
政策利率将下调0.1个百分点,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将下调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2.25%降至2%。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总额度达到8000亿元,以持续支持“两新”政策实施。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与调降再贷款利率的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优化,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互换便利的参与机构范围扩大至40家,质押品范围纳入港股、限售股等,并降低业务收费标准。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最长期限由1年延至3年,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上市公司回购增持股票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下调至10%,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纳入支持范围,两家公司已宣布拟使用工具资金合计1800亿元,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准备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针对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的特点,完善了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健全了与科技创新融资特点相适应的配套规则体系。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为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在“科技板”发行长期限的债券融资,金融管理部门创设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该工具由央行提供低成本的再贷款资金,可以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同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一起,采取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共同参与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约损失风险,有效降低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债融资成本,支持其发行更长期限,如8年期、10年期债券。
总结
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的实施,金融管理部门旨在增强市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并支持科技创新、消费扩大和普惠金融等关键领域的发展。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还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形成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与股票发行交易市场的良性循环。
更多银行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银行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