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财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震荡周期。在政策调控、产能过剩及价格战多重压力下,138家上市企业整体营收同比下滑近两成,净利润由盈转亏超百亿,行业淘汰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从硅料到组件的全产业链毛利率普遍承压,而设备环节逆势突围成为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财年光伏上市企业整体表现呈现断崖式下滑:138家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551.84亿元,同比下降18.06%;净利润由正转负达151.87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10.33%。亏损阵营进一步扩大至56家,占企业总数的40%,其中15家企业年度亏损超10亿元,头部十强累计亏损额突破530亿元。
在行业寒冬中,仍有部分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成本管控实现盈利。阳光电源以110.36亿元净利润位居榜首,三峡能源、特变电工等紧随其后形成第一梯队。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设备领域表现尤为亮眼:捷佳伟创、晶盛机电等12家核心装备企业逆势取得9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凸显高端制造环节的抗周期能力。
全行业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统计显示,在138家企业中,73%(101家)毛利率出现同比下降,更有17家企业毛利率跌至负数区间。硅片、电池片等制造环节受价格战冲击最为严重,组件企业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回溯近年数据可见行业波动剧烈:2023财年全行业净利润尚有1500亿元规模,而2024财年直接转为亏损。更长维度看,光伏企业净利在20202022年间经历过千亿元级的周期起伏。当前洗牌仍在持续深化,技术迭代加速与海外市场需求变化将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总结来看,2024财年的数据深刻揭示了光伏行业结构性调整的阵痛: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白热化,技术路线选择影响企业生存,设备环节因长期订单支撑成为避风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推进,具备核心技术、成本优势及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有望在新一轮整合中脱颖而出,而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加速退出市场。行业正通过深度调整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未来竞争焦点将更聚焦于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能力。(注:文中所有数据来源于公开财报统计分析)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